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糖漿、看到甜點就走不動路的人,坦白說,幾年前聽到「純素甜點」,我的反應可能跟很多人一樣:「蛤?沒有蛋、沒有奶油、沒有牛奶?那還能叫甜點嗎?吃起來會不會像在啃粉筆?」這種刻板印象,直到我偶然踏進台北赤峰街那間小小的、飄著堅果香氣的純素甜點店才徹底粉碎。我還記得那天,朋友硬是塞給我一口純素生巧克力塔,濃郁滑順得像頂級絲緞在舌尖化開,可可的苦甜深邃無比,塔殼酥脆帶著堅果焦香。那一刻,我腦袋裡只有:「原來純素甜點可以這麼好吃?我以前到底錯過了什麼!」從此,我的甜點探險地圖,正式加入了「植物系」這個充滿驚喜的板塊。
說真的,開始研究素食甜點的製作後,才發現這是個多麼有趣的實驗室!每次嘗試不同的植物性食材組合,就像在解開美味密碼。失敗當然常有啦。第一次挑戰用亞麻籽「蛋」做布朗尼,烤出來那扎實的程度,差點沒把湯匙拗彎,朋友開玩笑說可以當磚塊用(哭)。還有那次興沖沖做了純素檸檬塔,內餡的「檸檬凝乳」用豆腐和檸檬汁調和,結果凝固效果太差,一切開就像火山爆發流得到處都是,簡直是廚房災難現場。不過,這些挫敗反而讓我更想搞懂背後的原理:為什麼亞麻籽蛋的濃稠度這麼難抓?豆漿為什麼有時會結塊?怎麼讓椰奶打發的鮮奶油更堅挺?
經過無數次實驗(和試吃朋友們勇敢的胃),我真心認為,做出驚豔的素食甜點,關鍵不在於「取代」,而在於「重新發現」植物食材的特性。它們本身就擁有獨特的風味和質地魔法。後來我發現,做純素甜點,根本就是一場食材的化學實驗啊!光是替換掉傳統的蛋奶,就有千百種組合可以玩。為了讓大家別像我一樣踩那麼多雷,整理了一份超實用的《純素甜點食材魔術大解析》給你們參考:
表:純素甜點食材應用大全與替代方案
傳統食材 | 常見純素替代品 | 適用點心類型 | 使用技巧與特性 | 採購推薦 (台灣) |
---|---|---|---|---|
雞蛋 | 亞麻籽蛋 (1大匙粉+3大匙水) | 布朗尼、蛋糕、餅乾 | 提供黏稠度和濕潤感,帶有淡淡堅果香。放涼後質地會更緊實 | 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有機黃金亞麻籽粉 |
奇亞籽蛋 (1大匙籽+3大匙水) | 瑪芬、能量棒、布丁 | 凝膠效果強,增加Q彈口感,營養價值高 | 里仁的加拿大有機奇亞籽 | |
嫩豆腐 / 絲豆腐 (約¼杯代替一顆蛋) | 重乳酪蛋糕、慕斯、濃郁蛋糕體 | 質地綿密滑順,能模仿奶酪口感,豆味需用其他風味掩蓋 | 義美無添加盒裝嫩豆腐 | |
蘋果泥 / 香蕉泥 (約¼杯代替一顆蛋) | 瑪芬、鬆軟蛋糕、麵包 | 增加天然甜度和濕潤度,水果風味明顯 | 台灣在地小農的蘋果或香蕉 | |
動物性奶油 | 椰子油 (固態) | 塔皮、餅乾、巧克力淋醬 | 融化快,冷卻後硬度高,自帶椰子清香 | Nutiva有機初榨椰子油 |
純素植物奶油 (如 Miyokos) | 奶油霜、酥餅、可頌 | 打發效果佳,口感接近傳統奶油霜 | 歐美品牌如 Miyokos (特定有機超市) | |
酪梨 (熟透搗泥) | 巧克力慕斯、夾心餡料 | 提供奶油般滑順質地,顏色深需調味 | 台灣產的嘉選一號酪梨 | |
牛奶 | 無糖豆漿 | 卡士達醬、各式蛋糕體、冰淇淋基底 | 蛋白質含量高,易結塊需注意溫度控制 | 光泉無糖豆漿 |
椰奶 (罐裝全脂) | 慕斯、奶醬、冰淇淋、鮮奶油替代 | 脂肪含量高,冷藏後分離的固態部分可打發 | 雄鷄標藍罐全脂椰奶 | |
燕麥奶 | 奶茶風味甜點、餅乾、司康 | 質地中性微甜,融合度高 | Oatly Barista 咖啡師燕麥奶 | |
杏仁奶 | 馬卡龍、費南雪、輕盈醬汁 | 質地較稀薄,有淡淡杏仁香 | Alpro 無糖杏仁奶 | |
鮮奶油 | 椰奶鮮奶油 (冷藏罐頭固態部分) | 蛋糕抹面、裝飾、飲品 | 打發需低溫,穩定性較差,融化快 | Aroy-D 全脂椰奶 (冷藏過夜) |
腰果鮮奶油 (生腰果浸泡後打發) | 慕斯、提拉米蘇層、夾餡 | 質地濃郁如乳酪,營養價值高,需強力調理機 | 里仁有機生腰果 | |
吉利丁 | 洋菜粉 / 寒天粉 | 果凍、茶凍、鏡面蛋糕 | 凝固溫度高(約40°C),口感較脆 | 盛田寒天粉 |
果膠 / 蘋果膠 | 果醬、軟糖、水果夾心 | 需與糖和酸結合,凝膠質地柔軟 | 法國品牌Spectrum果膠 | |
葛鬱金粉 / 葛粉 | 麻糬、QQ糕點、勾芡 | 加熱糊化後冷卻凝固,口感Q彈帶透明感 | 馬告部落的有機葛鬱金粉 |
這張表幾乎是我用錢(買材料)和時間(耗在廚房)堆出來的經驗談,特別想提醒大家幾點:
- 亞麻籽蛋 vs. 奇亞籽蛋: 亞麻籽蛋做出來的東西顏色會深一點(像全麥麵粉那種感覺),而且有種很細微的、我自己覺得很舒服的堅果香氣,很適合巧克力類甜點。奇亞籽蛋則是透明膠質感更明顯,完全不會搶味道,適合做瑪芬或淺色蛋糕。重點是:粉一定要磨得夠細! 粗顆粒會讓口感變得很奇怪。
- 椰奶鮮奶油的痛點: 椰奶罐頭冷藏後取上層固態部分打發,真的可以做出漂亮的尖角,BUT!它融化的速度比我兒子吃冰淇淋還快(笑)。夏天室溫下裝飾蛋糕真的要跟時間賽跑,不然就會看到你的美麗裱花慢慢…塌下來…變成一灘…後來我學乖了,做裝飾時會混一點點植物性奶油增加穩定性(雖然不夠純,但不得已啊!)。
- 豆腐的妙用與噩夢: 用豆腐取代奶油起司做純素起司蛋糕,口感真的很驚豔,綿密又清爽。但!豆腥味是最大敵人。我試過N種方法,最有用的是:1) 一定要選無添加、豆味淡的嫩豆腐或絲豆腐(義美不錯)。2) 擠乾水分是關鍵!用紗布包起來用力擰。3) 加足量的檸檬汁、香草精或風味強烈的材料(如可可、抹茶、莓果)。忽略任何一步,就可能做出「豆花塔」而不是起司蛋糕。
- 植物奶的選擇障礙: 別以為所有植物奶都一樣!豆漿做卡士達醬容易結塊?控制火候慢煮或加一點玉米澱粉幫助穩定。燕麥奶自帶甜味和稠度,做奶茶風味蛋糕超搭。杏仁奶比較稀薄,適合做費南雪這種需要輕盈口感的。多試幾種牌子,口感差很多!

醇厚經典:純素生巧克力塔
這是我第一次被素食甜點震撼到的品項,當然要成功複製!外面一小片貴鬆鬆,自己做成本低很多,用料也更安心。
食材(6吋塔模1個):
- 塔殼: 杏仁粉 80g、燕麥粉 50g(或直接用低筋麵粉130g)、冷壓椰子油(固態)55g、楓糖漿 40g、鹽 一小撮。
- 生巧克力甘納許: 70% 以上純苦甜巧克力(確保無奶)150g、全脂椰奶(罐頭)120ml(只取濃厚乳脂部分更好)、楓糖漿 20-30g(依喜好調整)、純香草精 1 小匙、鹽 一小撮、可可粉(裝飾用)適量。
做法:
- 做塔殼: 杏仁粉、燕麥粉、鹽先在大碗裡混勻。加入固態的冷壓椰子油。這時別客氣,直接用手進去搓!把粉和油搓成像沙粒般的質感。接著倒入楓糖漿,輕輕拌到剛剛能成團就好,千萬別揉過頭。把麵團壓平鋪在保鮮膜裡,冷藏至少30分鐘讓它冷靜一下。
- 擀皮 & 烘烤: 冷藏好的塔皮麵團拿出來,夾在兩張烘焙紙中間擀開(大約0.3公分厚)。撕掉上面那層紙,把塔皮小心蓋到塔模上,用手輕輕按壓貼合底部和側邊,邊緣多餘的皮削掉。用叉子在底部均勻戳洞(防止烘烤時鼓起)。送入預熱好160°C的烤箱,烤15-18分鐘,直到邊緣呈現金黃色。出爐放涼!一定要徹底放涼才能倒餡!
- 做甘納許: 把巧克力切碎碎(越小越快融化)。椰奶用小鍋加熱到邊緣開始冒小泡泡就好(不用大滾!)。把熱椰奶倒入巧克力碎中,靜置1分鐘讓熱度融化巧克力。加入楓糖漿、香草精和鹽。然後用刮刀或打蛋器,從中心慢慢畫圈攪拌,直到變成超級光滑、閃亮的巧克力醬。
- 組合: 把溫熱的甘納許倒入完全冷卻的塔殼中,輕輕晃動讓表面平整。室溫放涼後,蓋好冷藏至少4小時(最好過夜)讓它徹底凝固變硬身。享用前,篩上厚厚的無糖可可粉!切的時候,刀用熱水燙一下擦乾再切,切面會比較漂亮。
我的真心話: 這個塔的成功百分百取決於巧克力的品質!請務必選用可可含量高(70%以上)、成分乾淨(只有可可膏、可可脂、糖)的純素巧克力磚。我第一次貪便宜用錯巧克力,做出來的甘納許油水分離,硬得像石頭… 椰奶的濃稠度也很關鍵,罐頭冷藏後取上層固態部分來做,口感會更濃郁接近傳統生巧克力。可可粉裝飾前務必確保甘納許完全冰透,否則會吸潮結塊,看起來很狼狽。相信我,這款素食甜點端出來,絕對會讓吃葷的朋友閉嘴驚豔!
春日氣息:抹茶堅果燕麥脆脆棒

想吃點心又怕負擔太重?這個是我家冰箱常備的療癒能量點心,方便攜帶,飽足感夠,抹茶控絕對愛死。
食材(約切8條):
- 基底層: 傳統燕麥片(非即溶)100g、杏仁片 40g、南瓜籽 30g、葵花籽 30g、冷壓椰子油 30g、楓糖漿 40g、鹽 一小撮。
- 抹茶椰香層: 生腰果(浸泡軟化)150g、椰奶(濃稠部分)60ml、楓糖漿 35g、無糖杏仁醬(或花生醬)40g、高品質抹茶粉 8-10g(視濃淡喜好)、純香草精 1 小匙、鹽 一小撮。
- 表層裝飾 (可選): 融化純素黑巧克力、切碎開心果少許。
做法:
- 準備模具 & 烤堅果燕麥: 找一個大約15x20cm的長方形模具,鋪好烘焙紙(底部和周邊都要)。烤箱預熱160°C。把燕麥片、杏仁片、南瓜籽、葵花籽全部倒進大碗裡。椰子油和楓糖漿微波或隔水加熱到融化混合均勻,淋到乾料上,再加一小撮鹽。用手徹底抓勻,確保每顆都沾到糖油。把混合物平鋪在鋪了紙的烤盤上(不用模具),進烤箱烤12-15分鐘,中間拿出來翻拌一次,烤到金黃香脆。出爐放涼備用。烤箱溫度調低至150°C。
- 做抹茶腰果層: 生腰果用熱水浸泡至少1小時(或冷水泡隔夜)後瀝乾。把瀝乾的腰果、椰奶、楓糖漿、杏仁醬、抹茶粉、香草精和鹽,全部丟進強力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重點來了:狂打! 打到超級滑順、綿密、沒有顆粒感的狀態,可能需要幾分鐘,中途停下來刮一下杯壁。質地應該像非常濃稠的奶昔。如果太稠很難打,可以”極少量”地再加一點點椰奶或植物奶調整。
- 組合與定型: 把步驟1烤好放涼的堅果燕麥脆脆,倒進鋪好烘焙紙的模具裡(這次要用模具了),稍微壓平整但不用太用力。把打好的抹茶腰果醬,均勻地倒在燕麥層上面。用刮刀抹平表面。可以撒上一點切碎的開心果裝飾(輕壓一下讓它黏住)。送入預熱150°C的烤箱,烤20-25分鐘。重點不是烤熟,是讓表面稍微定型凝固,邊緣可能會有點微金黃。出爐後完全放涼(心急吃不了好脆脆棒!),然後連紙整個移到冰箱,冷藏至少3小時讓它徹底變硬實。
- 切片 & 裝飾: 冰透後取出,用利刀切成條狀或方塊。這時候就很好吃了!如果想更罪惡(也更漂亮),可以把純素黑巧克力隔水融化,淋在切好的脆脆棒上,再撒點開心果碎。同樣放回冰箱讓巧克力凝固。密封冷藏保存,建議一週內吃完口感最佳。
我的心得與省錢小撇步: 這款素食甜點的靈魂在於抹茶粉!真的要買品質好的,顏色才翠綠飽和,香氣足且不會苦澀(我用的是丸久小山園若竹,貴但值得)。打成醬的腰果務必打到超級滑順,否則會有顆粒感影響口感。燕麥片一定要用傳統壓扁的,即溶燕麥口感會太軟爛。杏仁醬可以用花生醬代替,風味不同但一樣好吃且成本更低。燕麥堅果層烤好放涼後會變脆,是口感對比的關鍵。這個配方很靈活,基底層的堅果種子可以隨意替換家裡有的(奇亞籽、核桃碎、芝麻都不錯)。抹茶層也可以換成可可粉(約15g)做成巧克力口味,一樣超受歡迎!這是我家小孩放學點心首選,也是我爬山補充能量的好夥伴,這種素食甜點真的讓人無負擔!
絲滑享受:無麩質伯爵茶椰香布丁
有時候就是想來點入口即化、茶香滿溢的小確幸。這個布丁材料簡單到不可思議,失敗率超低,卻能營造高級餐廳甜點的氛圍感,非常適合當宴客結尾。
食材(約4杯,容量150ml/杯):
- 布丁體: 全脂椰奶(罐頭)400ml、濃縮伯爵茶包 4包(或散茶葉約8g)、洋菜粉 1.5茶匙(約5g)、楓糖漿 40-50g(依喜好)、純香草精 1 茶匙、鹽 一小撮。
- 裝飾(可選): 打發的椰香鮮奶油(見前面表格技巧)、新鮮莓果(草莓、藍莓)、食用乾燥玫瑰花瓣、烤過的碎杏仁。
做法:
- 浸泡茶香: 把一整罐椰奶倒入小鍋中(罐頭通常有沉澱,開罐前搖一搖或攪勻)。放入伯爵茶包(或茶葉)。用小火加熱椰奶,直到邊緣出現小泡泡(約70-80°C,千萬不要大滾!),立刻關火。蓋上鍋蓋,讓茶包在熱椰奶裡浸泡至少30分鐘,最好泡到1小時,讓茶香徹底釋放。
- 溶解洋菜 & 調味: 把泡好的椰奶再次用小火加溫(不用到滾)。取出茶包(或過濾掉茶葉)。取一點點溫椰奶到小碗裡,加入洋菜粉,快速攪拌均勻溶解成糊狀(這步驟很重要,預拌可防止結塊)。把洋菜糊倒回主鍋的溫椰奶中。加入楓糖漿、香草精和一小撮鹽(提味用)。
- 煮沸定型: 開中小火,一邊持續攪拌(避免黏鍋底),一邊將椰奶混合物煮到微微沸騰(看到小滾即可)。保持微滾狀態持續攪拌約1-2分鐘,確保洋菜粉完全溶解活化。
- 過濾 & 入模: 將煮好的布丁液過篩倒入量杯或有嘴的容器中(過濾掉可能的雜質或結塊)。平均倒入準備好的布丁杯或小碗中(容器不用抹油)。稍微震一下或用牙籤戳破表面氣泡。讓它們在室溫下自然冷卻到不燙手。
- 冷藏凝固: 等布丁完全不燙了,蓋上保鮮膜或蓋子(避免冰箱異味),放入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最好過夜讓它完全凝固變結實。
- 享用: 冰透後取出。可以直接挖來吃,享受純粹的茶香椰香。或者,挖一大匙打發的椰香鮮奶油(記得要冰夠硬才打)放在布丁上,點綴幾顆新鮮莓果,撒點烤過的杏仁碎或乾燥玫瑰花瓣,瞬間變身高級甜點!
茶香濃郁的秘密: 伯爵茶的品質是關鍵!我用唐寧的經典伯爵或濃郁伯爵效果都不錯。浸泡時間一定要夠,茶香才能滲入椰奶。洋菜粉的量決定了口感:喜歡超紮實像果凍的可以加到2茶匙;喜歡滑嫩入口即化的可以用1茶匙。加熱椰奶千萬別滾沸太久,容易油水分離,質地變渣。過篩步驟別偷懶,關係到布丁的絲滑程度。這個配方是基底,把伯爵茶換成焙茶、烏龍茶、甚至咖啡粉,就能變化出不同風味!這款清爽不膩的素食甜點,完美展現植物食材的魅力,絕對是收服味蕾的利器。

素食甜點入門者 Q&A
-
Q:為什麼市售的純素甜點常常比一般甜點貴?
A: 主要是原料成本高啦!好的無麩質麵粉(杏仁粉、燕麥粉)、有機堅果、高品質純素巧克力、冷壓椰子油等,成本都比普通麵粉、奶油、雞蛋高上一截。加上產量通常比較小,製作也比較費工(例如要浸泡堅果、打發植物奶霜更耗時),價格自然反映成本。不過自己做就能省很多錢囉! -
Q:做純素甜點最常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避免?
A: 根據我的血淚史,三大地雷是:(1)濕度失控:植物性食材含水量差異大(豆腐、果泥),配方液體量要抓準,麵糊太濕烤不熟,太乾口感硬。(2)取代黏合劑失效:亞麻籽蛋、奇亞籽蛋或某些膠粉(如洋菜)沒處理好,成品散開或無法凝固。務必嚴格按照比例,讓替代劑充分吸水膨脹。(3)過度攪拌:少了雞蛋的彈性支撐,過度攪拌麵糊容易出筋或消泡,口感變硬或塌陷。混合到均勻即可停手! -
Q:想嘗試做純素甜點給過敏的朋友吃(堅果、大豆過敏),該注意什麼?
A: 要非常非常小心!仔細閱讀所有食材標籤(醬料、巧克力可能含堅果或大豆卵磷脂)。避開常見過敏源:用燕麥奶或米漿代替豆奶;用葵花籽或南瓜籽醬代替堅果醬;用燕麥粉、米穀粉代替杏仁粉;確認巧克力、抹茶粉不含黃豆卵磷脂(選擇標示清楚的品牌)。交叉污染也要避免:使用完全洗淨、未接觸過過敏源的器具和檯面。最好先跟朋友確認清楚所有不能吃的成分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