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帶團走遍亞洲各國的路書君,這十多年來除了帶旅客探索美景,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在各國市集看到媽媽們精心挑選食材為寶寶煮粥的身影。記得在越南會安,一位當地媽媽教我她祖傳的南瓜粥配方,那溫柔的烹調過程讓我明白嬰兒粥不只是食物,更是滿滿的愛。這篇文章想分享我在旅途中所學到的嬰兒粥知識,從各國常見的營養食材搭配,到適合不同月齡寶寶的粥品食譜,最後還有讓粥更綿密的獨家煮法小技巧,希望能幫助新手爸媽為寶寶準備既營養又充滿溫暖的每一餐!
目錄
嬰兒粥

先搞清楚啥是嬰兒粥?簡單說,就是把米飯煮得稀巴爛,方便沒牙或剛長幾顆牙的小寶寶吞嚥和消化。這可是寶寶從全母奶或配方奶,邁向固體食物的重要橋樑!嬰兒粥扮演著關鍵的過渡角色。
寶寶幾個月可以吃嬰兒粥? 一般建議是4-6個月大,但重點是看寶寶的發展訊號:脖子硬了能穩穩靠坐、對大人吃東西表現出興趣(伸舌頭、流口水、想抓)、挺舌反射消失(不會把湯匙頂出來)。太早給腸胃負擔大,太晚又怕營養不夠或排斥固體。嬰兒粥的引入時機真的很重要,我見過太心急的家長,結果寶寶腸胃鬧彆扭,整趟旅行都在哭鬧,爸媽累壞了。
嬰兒粥的米種選擇 不是啥米都行!首選是白米,質地純淨、低敏好消化。糙米纖維多,初期不建議,容易脹氣。糯米?拜託千萬不要!黏性太強,寶寶根本吞不下去,噎到風險超高。記得有次帶親子團,有個阿嬤偷偷用煮給大人吃的八寶粥餵孫子,結果小傢伙脹氣哭了一整晚,全家都沒睡好,隔天行程全泡湯。所以,乖乖用嬰兒粥專用的白米或胚芽米(等適應後)比較實在。
嬰兒粥的質地演進 寶寶的吞嚥和咀嚼能力是逐步發展的,嬰兒粥的質地也要跟著變:
月齡階段 | 質地名稱 | 狀態描述 (路書君白話版) | 適合添加物 |
4-6個月 (初期) | 10倍粥 / 米糊粥 | 水水的,濃稠度像優格,幾乎看不到米粒,用湯匙舀起來會流動。 | 純米粥,單一蔬菜泥 (如胡蘿蔔、南瓜) |
7-8個月 (中期) | 7倍粥 / 7倍軟粥 | 稠一點,像濃湯,米粒完全化開但有綿密感,湯匙舀起不太會滴落。 | 多樣化蔬菜泥、水果泥、豆腐泥、魚肉泥 (細碎) |
9-11個月 (後期) | 5倍粥 / 5倍軟飯 | 類似軟飯,米粒形狀可見但一壓就碎,有顆粒感訓練咀嚼。 | 各種細碎肉末、軟質蔬菜丁、剪碎的麵條、蛋黃 |
12個月以上 | 軟乾飯 | 跟大人吃的飯差不多軟,但還是要煮軟一點。 | 幾乎所有剪碎的食材 |
路書君小提醒:觀察寶寶反應最重要!

這表格是個參考,寶寶有自己的步調。有的寶寶進度快,7個月就想挑戰有點顆粒的;有的比較謹慎,8個月還只愛吃糊糊。別硬逼,觀察寶寶吃下去的表情和排便狀況。嬰兒粥的核心是「適應」和「營養」,不是比賽誰吃得快、吃得粗。我見過硬塞導致寶寶厭食的案例,反而更麻煩。
嬰兒粥食譜

好啦,知道基本概念,接下來就是爸媽最頭痛的:煮啥?怎麼配?別慌,路書君整理幾款經過實戰(帶團時聽爸媽反饋,自己也做過功課)驗證的嬰兒粥食譜,從單一到綜合,照著做不怕踩雷。我把這些嬰兒粥食譜分門別類,方便大家查找。
【初登場系列】 (4-6m)
剛開始一定要「一次一種新食物」,連續吃3-5天,觀察有沒有過敏反應(起紅疹、拉肚子、嘔吐)。
- 純米10倍粥:一切基礎!白米1:水10,煮到米粒完全化開成糊狀。就用這個讓寶寶習慣湯匙進食的感覺。嬰兒粥食譜的起點。
- 胡蘿蔔米糊:胡蘿蔔洗淨去皮切小塊蒸熟搗爛,加入適量10倍粥混合均勻。胡蘿蔔自帶甜味,接受度超高。經典款嬰兒粥食譜之一。
- 南瓜米糊:南瓜去籽去皮蒸熟壓泥,混入10倍粥。香甜綿密,排便不順的寶寶可以試試(但效果因人而異)。這款嬰兒粥食譜接受度也很高。
【營養升級隊】 (7-8m)
寶寶適應良好後,可以開始嘗試組合拳,攝取更多元營養。記得新食物還是要單獨測試過喔!這些嬰兒粥食譜開始變得豐富。
食譜名稱 | 主要食材 | 做法概要 | 路書君點評 |
番茄蔬菜魚肉粥 | 7倍粥、番茄(去皮去籽)、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嫩葉)、白肉魚(如鱈魚/鯛魚) | 番茄切碎煮軟,蔬菜燙熟切碎,魚蒸熟壓碎,所有材料拌入溫熱的7倍粥。 | 酸甜開胃,營養均衡!魚肉記得挑刺乾淨!這嬰兒粥食譜補鐵不錯。 |
高麗菜雞肉胚芽米粥 | 7倍胚芽米粥、高麗菜嫩葉、雞胸肉 | 高麗菜切細絲煮軟,雞胸肉蒸熟或水煮撕成極細絲/碎末,與粥混合。 | 溫和好消化,胚芽米營養更豐富。雞肉提供蛋白質。這款嬰兒粥食譜很家常。 |
地瓜葉豆腐粥 | 7倍粥、地瓜葉嫩葉、板豆腐 | 地瓜葉燙熟切碎,板豆腐用開水燙過去豆腥味壓泥,拌入粥中。 | 植物性蛋白質+纖維+鈣質組合。豆腐選板豆腐比較穩。簡單快速的嬰兒粥食譜。 |
【咀嚼練習班】 (9-11m)

這時期的嬰兒粥食譜重點是提供不同軟硬和形狀的食物,刺激牙齦和練習咀嚼。
- 香菇蘿蔔牛肉粥:5倍粥、乾香菇(泡發切極碎)、白蘿蔔(切小丁煮軟)、牛絞肉(選瘦的,燙熟去血水再切更碎)。
- 花椰菜鮭魚蛋黃粥:5倍粥、綠花椰菜(取花穗部分煮熟切小朵)、鮭魚(蒸熟去刺壓碎)、蛋黃(水煮蛋取蛋黃壓碎)。
- 什錦蔬菜雞肉軟飯:煮軟的5倍粥接近軟飯質地,搭配各種煮軟切細丁的蔬菜(紅蘿蔔、碗豆仁、玉米粒等)和細碎的雞肉末。
路書君真心話:別怕寶寶吃得亂七八糟! 這個階段吃飯現場通常像戰場,滿臉滿手滿桌都是。拜託,千萬別因此生氣或急著餵!讓寶寶自己練習抓握湯匙(當然是安全的軟頭湯匙)、感受食物質地,是發展重要的一環。清潔問題?圍兜兜+地上鋪報紙或塑膠墊,吃完直接打包丟掉或擦擦就好。這點髒亂換來寶寶的進步,絕對值得!這些練習型的嬰兒粥食譜就是設計來「亂」的。
【懶人救星榜】
我知道爸媽都很忙,特別是帶團回來累得半死還要煮粥?沒問題,路書君懂你!試試這幾招:
- 一次煮多分裝冰磚: 煮一大鍋純粥底(米+水),煮好後分成幾份,一部分現吃,一部分趁熱倒入製冰盒,冷凍成粥磚。其他蔬菜、肉類也可以分別處理成泥或碎末後做成冰磚。要吃的時候,拿出需要的冰磚組合(例如:2塊粥磚 + 1塊胡蘿蔔磚 + 1塊雞肉磚),加點水,電鍋或微波爐加熱解凍攪拌均勻即可。嬰兒粥食譜瞬間變簡單!這招解救無數忙碌爸媽。
- 善用電鍋/電子鍋預約功能: 睡前把米和水放進鍋裡,設定預約煮粥時間,早上起床就有熱騰騰的粥底了!再快速燙個青菜切碎拌進去就搞定。最無腦的嬰兒粥食譜執行方案。
- 市售嬰兒粥: 出門在外或真的沒時間煮,選購信譽良好、成分單純、無添加物的市售寶寶粥是方便的選擇。但平時還是建議以自製為主,更新鮮可控。算是外掛版的嬰兒粥食譜。
嬰兒粥煮法

食譜有了,但要怎麼把它變出來?煮出一碗好吃的嬰兒粥,關鍵就在煮法!這裡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和步驟,掌握這些嬰兒粥煮法,成功率大增。
基本煮粥步驟圖解
- 選米洗米: 選用新鮮白米(或胚芽米)。洗米動作要輕柔快速,用流動清水沖洗2-3次,洗掉灰塵雜質即可,不要用力搓洗,避免營養流失。我習慣用篩網洗,比較方便。
- 浸泡 (重要!): 洗好的米加適量的水(依據你要的倍數,如煮7倍粥就加米量7倍的水)浸泡至少30分鐘,夏天放冰箱避免酸掉。浸泡讓米粒吸飽水,煮出來更軟爛、更快熟透,節省能源。這是煮好嬰兒粥的關鍵前置步驟,別偷懶!
- 開始熬煮:
- 爐火直煮法: 泡好的米連同泡米水直接開大火煮沸,沸騰後立刻轉「最小火」,鍋蓋留一條小縫(避免噗鍋),慢熬。期間偶爾用湯匙攪拌鍋底避免黏鍋。時間視米量和火力而定,通常要煮30-50分鐘才能達到完全軟爛。缺點:要顧火,怕噗鍋怕燒焦。這是最傳統的嬰兒粥煮法,考驗耐心。
- 電鍋法 (路書君推薦!): 泡好的米連同泡米水倒入內鍋。外鍋加1.5-2杯水,按下開關。跳起後燜15-20分鐘。打開檢查,若覺得不夠爛,外鍋再加半杯到一杯水,再按一次開關。通常煮一次就很軟了。優點:不用顧火,安全方便!我最常用的嬰兒粥煮法。
- 電子鍋粥品模式: 現在很多電子鍋有嬰兒粥或綿粥模式,直接按下去就對了,通常效果很好。最科技化的嬰兒粥煮法。
- 確認軟爛度: 煮好後,用湯匙壓壓看米粒是否輕易化開。初期寶寶需要的10倍粥,建議再用食物調理棒或研磨器稍微打一下,確保完全無顆粒。後期則保留顆粒感。
- 加入其他食材: 如果是純粥底,就已完成。若要加入其他食材(蔬菜、肉、魚),記得:
- 蔬菜類:洗淨、去皮、切小塊/薄片,用蒸的或水煮至軟爛,再壓泥或切碎。
- 肉魚類:選新鮮、脂肪少的部位。蒸熟或水煮熟透,仔細去除魚刺、筋膜、油脂,再壓碎或剁成極細末。
- 這些食材可以在粥快煮好前10分鐘加入一起煮(但魚肉怕老,最後5分鐘加就好),或分開處理好再拌入煮好的熱粥中。分開處理更能控制每樣食材的熟度。這是嬰兒粥煮法的食材整合技巧。
煮出完美嬰兒粥的關鍵秘訣 & 常見NG
秘訣 (這樣做就對了) | 常見NG (千萬別這樣做) | 路書君補充說明 |
✔ 務必浸泡米粒 | ✘ 洗米後直接煮 | 浸泡是讓米心軟化的關鍵!省略這步煮再久也可能有硬心。嬰兒粥煮法基本功。 |
✔ 善用電鍋/電子鍋 | ✘ 只用爐火還大火滾煮 | 爐火難控制,新手容易煮失敗(燒焦or不夠爛)。電鍋是神器!安全又省心。 |
✔ 初期質地要夠細 | ✘ 太早給有顆粒的粥 | 寶寶吞嚥能力沒跟上,給顆粒容易嗆到或拒食。嬰兒粥質地要循序漸進。看過心急家長害寶寶吐得一塌糊塗。 |
✔ 食材新鮮單純 | ✘ 添加調味料 (鹽、糖、醬油) | 寶寶腎臟發育中,1歲前完全不需要額外加鹽糖!食物原味對他們就夠了。別用大人味覺判斷。這是嬰兒粥煮法的大忌。 |
✔ 每次少量製作或善用冰磚 | ✘ 一大鍋反覆加熱吃好幾天 | 新鮮度下降,營養流失,也容易滋生細菌。冰磚法或少量現煮最佳。嬰兒粥還是吃新鮮的好。 |
✔ 冷卻後再冷凍/冷藏 | ✘ 熱騰騰直接進冰箱 | 熱食直接進冰箱會讓冰箱升溫,影響其他食物保存,也容易產生水氣導致冰磚結霜。放涼再冰! |
✔ 魚肉仔細去刺,肉類去筋膜油脂 | ✘ 隨便剁剁就加進去 | 安全第一!一根小魚刺或一塊硬筋膜都可能讓寶寶不舒服甚至危險。務必耐心處理。這是嬰兒粥煮法絕對不能馬虎的地方! |
路書君的私房偷呷步 (但寶寶不能吃喔!)
說真的,有時煮那一小碗寶寶粥,聞著米香也會餓。我會在把寶寶的份盛起來後,在剩下的粥底(通常是比較濃的)加點自己喜歡的料:肉鬆、醬瓜、一點點醬油、蔥花,打顆蛋花進去攪一攪… 噹啷!一碗超好吃的鹹粥當點心或消夜。看著寶寶吃得香,自己也能偷閒享用一下,當爸媽的小確幸嘛!但切記,這是大人的吃法,寶寶那份務必保持原味無添加!
關於「營養密度」的真心話
「嬰兒粥」畢竟是以米(澱粉)為基底,隨著寶寶長大,胃容量有限,一碗粥裡如果只是米加水加一點點菜末,營養其實不太夠(尤其是鐵質、蛋白質)。所以,在寶寶適應良好後(通常在7-8個月後),記得要在粥裡「加料」!
- 增加蛋白質: 肉類(豬、雞、牛細末)、魚類(鮭魚、鱈魚、鯛魚等)、豆腐、蛋黃(蛋白易過敏,1歲後再試全蛋)。
- 增加鐵質: 紅肉(牛肉、豬肉)、深綠色蔬菜(菠菜、莧菜、地瓜葉)、豬肝(處理要非常乾淨,少量嘗試,有些寶寶不愛味道)。
- 增加好脂肪: 煮好後滴幾滴好油(如冷壓橄欖油、核桃油、亞麻仁油),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也提供必需脂肪酸。
別讓嬰兒粥變成只是「填飽肚子」的東西,它應該是寶寶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我常提醒團員爸媽這點,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粥裡學問這麼深。
帶團看遍風景,回家洗手作羹湯。煮一碗成功的嬰兒粥,看著寶寶滿足地一口口吃下,那份成就感,不比帶團登上山頂看日出少!希望路書君這些嘮嘮叨叨的實戰經驗,能讓新手爸媽在嬰兒粥這條路上少點手忙腳亂,多點從容自信。記住幾個大原則:觀察寶寶、質地由細到粗、食材新鮮單純、善用工具、耐心愛心。嬰兒粥食譜可以變化萬千,嬰兒粥煮法也能熟能生巧。育兒就像帶團,總會遇到突發狀況(寶寶突然不吃某樣食物、便便有點稀等等),別慌張,找出原因調整步伐就好。加油吧,爸媽們!你們都是最棒的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