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料理

墨西哥料理:靈魂醬料與臺北10大餐廳推薦


作為一個嘗遍臺北街頭巷尾、對異國美食充滿熱情的資深吃貨,墨西哥料理那股奔放、濃鬱、層次分明的滋味,真的讓我一吃就上癮。這次,我就把自己多年在臺北尋找道地 墨西哥料理 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你找到讓你味蕾跳舞的那一家!墨西哥料理 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它絕不單調。

墨西哥料理的核心靈魂:醬料與香料

你知道嗎?真正讓 墨西哥料理 活起來的,不是肉也不是餅,是那些色彩斑斕、風味各異的醬料(Salsas)和看似不起眼的香料組合。這才是靈魂啊!

  • 莎莎醬 (Salsa): 這可不是超市裡賣的那種瓶裝番茄醬哦!新鮮現做的Salsa才是王道。根據辣椒的種類(哈拉貝紐Jalapeño、塞拉諾Serrano、辣死人的哈瓦那Habanero!)、水果(芒果、鳳梨超搭!)、香料(香菜Cilantro是命)、做法(生切Pico de Gallo、煙燻、煮過)的不同,變化多端。墨西哥料理 的醬料哲學就是:新鮮、大膽、平衡。
  • 酪梨醬 (Guacamole): 我的最愛之一!但好吃的關鍵是什麼?是成熟度剛好的酪梨!搗碎後保留一點顆粒感,加上新鮮的萊姆汁(防止氧化變黑)、洋蔥丁、香菜、鹽,最多加點番茄丁。有些店會加酸奶油或美乃滋…我個人覺得那有點畫蛇添足,掩蓋了酪梨本身的清香。一份好的Guac,配著脆脆的玉米片,我能吃下一整碗!
  • 起司醬 (Queso): 融化的乳酪誰能抗拒?通常用切達或蒙特利傑克乳酪(Monterey Jack)融化製成,有時會加入辣椒、番茄或肉末增味。罪惡感十足,但配著玉米片或淋在煎餅(Quesadilla)上,就是停不下來。
  • 香料魔法: 孜然(Cumin)和墨西哥牛至(Mexican Oregano)是 墨西哥料理 的定番。孜然帶來溫暖的煙燻泥土氣息,墨西哥牛至比義大利牛至更濃烈些。辣椒粉(Chili Powder,通常是多種辣椒粉混合)更是不可或缺。還有,別小看那一瓣大蒜和一點肉桂粉(尤其在燉肉Mole裡),它們都是讓味道深邃的秘密武器。

經典墨西哥料理菜色,你認得幾樣?

走進一家 墨西哥料理 店,選單上五花八門,到底該點什麼?別慌,讓我來幫你劃重點:

菜名 (英文/西班牙文) 菜名 (中文) 核心元素 口感/風味特色 個人必看重點
Taco (Taco) 塔可餅 / 墨西哥夾餅 玉米餅 (Tortilla) + 餡料 + 莎莎醬/生菜等 小巧、層次豐富、變化多端 餅皮是否手工現做? 軟玉米餅要溫熱柔軟有彈性不乾硬;脆皮塔可(Taco Dorado)要夠酥脆。餡料新鮮度、調味平衡度。
Burrito (Burrito) 墨西哥捲餅 大尺寸麵粉餅皮 + 米飯 + 豆泥 + 餡料 + 醬汁乳酪 巨型、飽足感爆表、口感濕潤 整體平衡感! 米飯是否乾硬?豆泥是否夠綿密有味?醬汁是否過多導致餅皮濕爛?餡料比例是否恰當?有些店捲得太鬆散,一咬就散開…扣分!
Quesadilla (Quesadilla) 墨西哥煎餅 玉米餅/麵粉餅 + 融化乳酪 (+ 其他餡料如雞肉、蘑菇) 簡單純粹、乳酪控最愛 乳酪的種類和份量! 是否足夠融化拉絲?風味如何?餅皮煎得是否恰到好處,外微脆內軟?
Enchilada (Enchilada) 安琪拉達 / 辣椒捲餅 玉米餅捲餡 + 醬汁 (紅/綠辣椒醬或Mole醬) + 乳酪 醬汁是靈魂、濕潤濃鬱、風味集中 醬汁的功力! 紅綠醬是否夠香濃有層次不死鹹?Mole醬是否複雜深邃?餡料是否能與醬汁搭配?
Nachos (Nachos) 墨西哥玉米片 玉米片 + 融乳酪/起司醬 + 豆泥 + 莎莎醬/酪梨醬/酸奶油/肉末等 派對美食、分享首選、口感酥脆與濕潤交織 玉米片品質! 要夠厚實酥脆,淋醬後不易馬上軟爛。配料新鮮度與份量是否足夠每一片都沾到美味?切忌醬料只堆在頂層!
Tamale (Tamal) 墨西哥粽 玉米麵團 (Masa) 包裹餡料 (肉/起司/蔬菜),用玉米葉包裹蒸熟 質地紮實綿密、玉米香氣濃鬱、風味樸實 玉米麵團的質地! 要夠濕潤綿密不乾澀。餡料風味是否足夠滲透?玉米葉的香氣有無融入?這道很考驗功夫,在臺北較少見。
Mole (Mole) 魔力醬 複雜醬料 (含巧克力、辣椒、堅果、香料等數十種材料熬煮) 極致複雜、甜鹹苦辣交融、深厚濃鬱、標誌性風味 風味的平衡與深度! 能否嚐出多種香料的層次?巧克力味是否只是噱頭?醬體是否夠濃稠掛得住肉?這道是 墨西哥料理 的巔峰之作,敢做的店不多,做得好更少。

在臺北找道地墨西哥味?先看這些重點!

吃了這麼多家,我真心覺得在臺北要找到道地墨西哥料理,得看幾個硬指標:

  1. 玉米餅 (Tortilla): 這絕對是基礎中的基礎!好的玉米餅,無論是軟的Taco餅皮、Quesadilla用的餅皮,還是炸成脆殼的Taco Dorado,都應該是店家手工現做(或使用高品質的現成玉米餅,但絕不能是放很久乾巴巴的!)。玉米香氣要足,口感柔韌或有恰到好處的酥脆。我遇過幾家用超市那種冷凍貨色甚至春捲皮(!?)來代替的,那味道…嗯,只能說是災難。墨西哥料理 沒了靈魂餅皮,就不完整了。
  2. 醬料的新鮮度與自製: 前面說了,醬料是靈魂。Salsa醬、Guacamole絕對要新鮮現做!看到店家從冰箱拿出預製好、顏色都變暗沉的Guacamole,我的心就先涼一半。好的Salsa應該顏色鮮亮,蔬菜水果顆粒分明,充滿活力。Queso醬也應該是現場融化調製,而不是用罐頭加熱水攪一攪…味道差很多!
  3. 香料的運用: 有沒有用對、用夠那些關鍵香料?孜然粉、墨西哥牛至的味道是否清晰可辨?還是味道糊成一團,只剩鹹味和模糊的「異國感」?這點很考驗廚師對 墨西哥料理 的理解。
  4. 辣椒的使用: 墨西哥菜不一定要辣到噴火,但「辣」確實是重要元素之一。好的店應該提供不同辣度的Salsa選擇,或者詢問顧客辣度偏好。只用一種死辣或完全不辣,都不太對勁。敢用哈瓦那辣椒來調味的店,通常對自己的風味掌控更有自信(但請標示清楚,免得客人辣到送醫)。
  5. 豆泥 (Frijoles Refritos): Burrito或Nachos裡常見的豆泥(通常是斑豆P Beans),講究的店家會自己煮豆、調味、再搗成泥。好的豆泥應該綿密帶點顆粒感,有豆香和適度的鹹香,而不是罐頭豆泥那種單調的鹹味。

我的真實踩雷與驚喜時刻

講點真實經歷好了。有一次,興沖沖地去信義區某家裝潢超炫的「墨西哥餐廳」,點了一份牛肉塔可。結果送上來…餅皮冰冷又硬,像是放了好幾天,牛肉餡調味平淡無奇,Salsa稀得像水,Guacamole顏色灰綠還出水…價格還不便宜!那次真的失望透頂,感覺就是花錢買了裝潢和「異國」標籤。還有一次,點了某家的Mole醬雞肉Enchilada,醬汁只有死甜和奇怪的苦味,完全吃不出傳說中數十種香料交織的複雜感,巧克力味更是突兀得像走錯棚。這讓我深刻體會到,Mole醬真的不容易做好。

不過,驚喜也是有的!有一次在民生社群巷弄裡亂晃,發現一家低調的小店。他們的玉米餅竟然是現點現壓現煎!那個香氣撲鼻而來…點了一份豬肉Carnitas Taco,豬肉燉得軟爛入味,帶點焦脆邊,配上新鮮的洋蔥香菜和他們自製的哈拉貝紐Salsa,簡單卻直擊靈魂!那份感動我到現在還記得。還有在中山站附近,吃到一家做的Guacamole,酪梨選得超級好,熟度完美,調味恰到好處,萊姆汁的酸和洋蔥的辛、香菜的香完美平衡,配著他們香脆的玉米片,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這些小店可能沒那麼有名氣,但那份用心和對味道的堅持,才是我追求的道地 墨西哥料理 感動。

臺北10家值得一試的墨西哥餐廳真心推薦 (個人主觀心得!)

好啦,重頭戲來了!以下是我個人吃過、覺得有特色或夠道地,值得推薦給大家的店家。口味很主觀,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請大家自行判斷囉!我也會不客氣地寫出我覺得的缺點。

1. Caliente 酷老爹墨西哥餐廳 (板橋店)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7號2樓 (板橋車站環球購物中心內)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22:00 (最後點餐21:00)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00-$150;主餐 (Burrito/Enchilada/Fajita) $280-$450;開胃菜 $180-$280

必點選單:

  • 碳烤牛排塔可 (Carne Asada Tacos): 牛排烤得火候不錯,有炭香,肉質軟嫩多汁。玉米餅是軟的,品質穩定。
  • 綜合拼盤 (Sampler Platter): 非常適合第一次嘗試或多人分享!一次吃到Nachos、Quesadilla、雞翅、Taco等多樣經典,份量十足。
  • 酪梨醬 (Guacamole): 新鮮現做,份量夠,味道平衡。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算是臺北知名度很高的連鎖墨西哥餐廳了。優點是地點方便(在板橋車站裡),環境寬敞美式風格,適合聚餐。選單選擇非常豐富,從塔可、捲餅到烤肉拼盤(Fajita)都有。整體口味偏美式墨西哥風,調味較大眾化,不會太鹹或太辣(可以自己加辣醬調整)。品質相對穩定,玉米餅雖非絕對頂尖但也在水準之上。缺點是價格稍高,用餐時間人潮多會有點吵,味道深度可能不如一些小店追求極致道地。但對於想輕鬆體驗 墨西哥料理 的朋友,是個安全牌的選擇。服務還算OK。

2. Tacos & Beer (大安店)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4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五 17:00–22:30;週六日 11:30–22:30;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Taco單個$90-$140;主餐 (飯/麵類) $250-$350;開胃菜 $160-$280

必點選單:

  • 各式塔可 (Tacos): 這是招牌!餅皮有軟玉米餅和脆皮玉米餅(Tostada)可選。推薦「燉豬肉(Carnitas)」、「手撕雞(Tinga)」、「炸魚(Baja Fish)」。口味選擇多,調味較貼近墨西哥本土風味。
  • 墨西哥燉肉飯 (Birria Plate): 用香料慢燉的牛肉(通常是牛頰肉或牛腱肉),湯汁濃鬱微辣,非常下飯!附玉米餅可以沾著吃或包肉吃。
  • 手作酪梨醬 (Guacamole): 也是現點現做,品質不錯。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小店!隱身在東區小巷弄裡,店面不大但氣氛輕鬆。老闆是墨西哥人(或對墨西哥菜很有研究),整體風味我覺得是在臺北少數比較接近道地 墨西哥料理 的店。塔可的餡料調味層次好,不會死鹹,Salsa醬選擇多且夠味(小心辣度!)。Birria燉肉飯很特別,肉燉得非常軟爛入味,湯汁濃鬱,推薦給想嘗試經典墨西哥家常風味的人。缺點是座位不多,尖峰時間要排隊,價格不算便宜。服務很親切。

3. Macho Tacos 瑪丘墨式餅舖 (公館店)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36巷6弄8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30–21:30 (週五、六至22:00)

價格區間: Taco單個$75-$95;捲餅(Burrito) $170-$200;碗(Bowl) $170;開胃菜 $80-$150

必點選單:

  • 墨式燉豬肉塔可 (Carnitas Tacos): 豬肉燉得軟嫩入味,是招牌口味。
  • 墨式燉牛頰肉塔可 (Barbacoa Tacos): 牛頰肉燉到入口即化,味道濃鬱。
  • 自選碗 (Build Your Own Bowl): 可以自由選擇基底(米飯、生菜)、蛋白質、豆子、Salsa、配料等,健康飽足又彈性。
  • 玉米脆片配莎莎醬/酪梨醬: 玉米片香脆,莎莎醬新鮮。

個人評價介紹: CP值很高的一家店!位在學生眾多的公館商圈,價格相對親民,份量實在。走的是比較快速、年輕化的路線,類似Chipotle模式(但更早開)。可以自選搭配Burrito、Bowl或Taco。食材品質在這個價位帶算不錯,米飯不會乾硬,豆泥夠味,Salsa醬選擇多且新鮮(記得試試他們的哈瓦那辣醬…後勁很強!)。塔可餅皮是軟的玉米餅,雖非現做但也保持得不錯。適合學生族或想吃飽不想花大錢的時候。缺點是環境較簡單(像是美式速食店風格),口味上追求極致道地的話可能覺得少了點層次,但以價格來說,已經很超值了。出餐速度快。我覺得他們的酪梨醬有時候份量給得比較小氣。

4. Eddys Cantina 艾迪墨西哥餐廳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69巷3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五 17:30–23:00;週六日 11:30–23:00;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20-$180;主餐 (捲餅/煎餅/烤肉等) $320-$580;開胃菜 $220-$380

必點選單:

  • 酥炸軟殼蟹塔可 (Soft Shell Crab Tacos): 季節限定或特殊選單,炸得酥脆的整隻軟殼蟹夾在塔可裡,口感獨特豪華。
  • 綜合烤肉拼盤 (Mixed Grill Fajitas): 牛肉、雞肉、蝦子配上炒過的甜椒洋蔥,鐵板茲茲作響上桌,儀式感十足。附軟餅皮、Salsa、酪梨醬等自己包。
  • 魔力醬雞肉安琪拉達 (Chicken Enchiladas with Mole Poblano): 敢賣Mole醬的店不多,他們的Mole醬風味濃鬱複雜,帶點巧克力的微甜和堅果香氣,值得一試。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定位比較偏向高階休閒餐廳 (Upscale Casual)。裝潢有氣氛,燈光偏暗,適合約會或特別聚餐。選單設計更有創意,融合了傳統墨西哥元素和現代手法,食材選擇也更好(如牛排、海鮮)。味道精緻,調味平衡,不會過鹹過油。玉米餅品質不錯,Salsa和Guac都在水準之上。魔力醬確實能嚐出複雜度。優點是環境舒適,服務到位(有收服務費),適合想好好坐下來享受一餐的人。缺點就是價格是這份名單裡最高的,份量相對精緻(不是美式粗獷路線),荷包要夠深。部分菜色可能會為了迎合本地口味稍作調整。想吃道地街頭風這裡可能不對味,但想吃精緻版 墨西哥料理 體驗,這裡是個好選擇。

5. Teotihuacán 日月金字塔墨西哥廚房 (天母店)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43巷3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五 11:30–14:30, 17:30–22:00;週六日 11:30–22:00;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00-$150;主餐 (捲餅/安琪拉達/飯類) $280-$420;開胃菜 $180-$300

必點選單:

  • 墨西哥粽 (Tamales): 在臺北較少見!用玉米葉包裹的玉米麵團,裡面通常包雞肉和綠莎莎醬 (Salsa Verde) 或 Mole 醬。口感綿密扎實,玉米香濃。
  • 綠莎莎醬雞肉安琪拉達 (Chicken Enchiladas Suizas with Salsa Verde): 綠莎莎醬(用綠番茄Tomatillo製成)酸香清爽,搭配雞肉和融化的乳酪,經典組合。
  • 特製香料烤雞 (Pollo al Pastor): 醃製過的雞肉烤得香嫩,常帶點鳳梨的甜味,夾塔可或配飯都好吃。

個人評價介紹: 天母地區的老牌墨西哥餐廳,裝潢充滿墨西哥風情元素。選單選擇也算豐富,涵蓋經典菜色。最大特色是提供一些較傳統、在臺灣較少見的品項,例如墨西哥粽 (Tamales),這點很加分!他們的綠莎莎醬做得很不錯,酸度明亮開胃。整體口味偏向傳統墨西哥家庭風味,香料運用得當。份量適中,價格中等偏上。服務態度友善。缺點是地點對非天母居民來說稍遠,環境稍顯陳舊。有時某些菜色的表現會有點不穩定。但如果你想試試 墨西哥料理 中比較少見的 Tamales,這裡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6. The Fábrica 椅子咖啡餐酒館 (咦?它有好吃墨菜!)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329巷11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23:00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40-$180;開胃菜 $220-$380

必點選單:

  • 手撕豬肉塔可 (Carnitas Tacos): 豬肉燉煮得非常軟嫩入味,搭配洋蔥、香菜和他們的Salsa,簡單美味。
  • 炸魚塔可 (Fish Tacos): 魚塊炸得外酥內嫩,醬汁搭配得宜,清爽不膩。
  • 酪梨醬 (Guacamole): 現點現做,味道濃鬱,玉米片也新鮮脆口。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店名聽起來像咖啡館或餐酒館,但他們做的幾樣墨西哥小食,意外地非常好吃!尤其是塔可,餅皮溫熱柔軟(應該是品質好的現成貨),餡料調味精準,Carnitas豬肉和炸魚口味都很有水準,Guacamole 也很到位。優點是地點方便(近忠孝敦化站),環境舒適有質感,融合了咖啡館的悠閒和餐酒館的氛圍。很適合朋友小聚點幾份Taco分享,搭配他們的咖啡或調酒。缺點是他們主打不是 墨西哥料理,所以選擇非常少,主要就是Taco和Guac。價格稍高,份量就是精緻路線(一個塔可不便宜)。想吃完整墨菜大餐這裡不適合,但下午或晚上想吃點高品質的墨式小點解饞,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服務不錯。

7. 墨洋食所 Moyo (信義區吳興街)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84巷18弄7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30–21:00

價格區間: Taco單個$85-$120;捲餅(Burrito) $180-$220;碗(Bowl) $180-$220;開胃菜 $100-$180

必點選單:

  • 慢燉牛頰肉塔可 (Barbacoa Tacos): 牛頰肉燉得超級軟爛入味,幾乎入口即化,醬汁風味濃鬱。
  • 自選墨西哥捲餅/碗 (Build Your Own Burrito/Bowl): 選擇多樣,米飯煮得不錯,豆泥夠味,推薦加他們的烤蔬菜(櫛瓜、玉米筍等)。
  • 玉米脆片配莎莎醬: 莎莎醬新鮮,玉米片脆。

個人評價介紹: 隱身在信義區吳興街巷弄裡的溫馨小店。風格類似Macho Tacos,走自選搭配(Burrito, Bowl, Taco)的路線,價格也親民。食材新鮮度不錯,尤其他們的慢燉牛頰肉(Barbacoa),燉煮功夫真的到位,非常軟嫩好吃,是亮點!烤蔬菜也處理得不錯。Salsa醬選擇多樣,辣度可選。店面小巧乾淨,老闆/店員感覺很用心。缺點是座位不多(大概十幾個),尖峰時間可能要等。玉米餅是軟的,品質OK但非現做。整體口味我覺得比一些連鎖店更有「鍋氣」和手工感。想吃便宜又好吃的 墨西哥料理 快餐,特別是燉牛頰肉,這家很推!

8. La Mesa 西班牙風味廚房 (南港店) – 咦?它也賣墨菜?

地址: 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369號CITYLINK C棟7樓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22:00 (週五、六至22:30)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20-$160;開胃菜組合 $280-$450

必點選單:

  • 酥炸中卷塔可 (Fried Calamari Tacos): 炸中卷新鮮彈牙,搭配的醬汁和生菜平衡得宜。
  • 墨西哥開胃拼盤 (Botanas Platter): 包含玉米脆片、三種莎莎醬、酪梨醬、起司醬、肉末等,適合分享。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店名雖是西班牙風味廚房,但在他們的選單上也有提供幾樣 墨西哥料理 的選項,特別是塔可和一些開胃菜。為什麼提它?因為他們的塔可和開胃拼盤,意外地做得不錯!塔可餅皮有溫熱過,餡料處理得乾淨俐落,炸中卷口味頗有亮點。開胃拼盤的內容豐富,Salsa醬和Guacamole新鮮度夠。優點是地點方便(在南港車站Citylink商場裡),環境明亮舒適,適閤家庭或朋友聚餐。逛累了想吃點風味小食,是個方便的選擇。缺點很明顯:選擇非常少,主要就是塔可和Nachos類的開胃菜。想吃完整的墨餐如Enchilada或Burrito這裡沒有。價格稍高。但如果你剛好在南港車站,又想簡單吃個還可以接受的塔可或玉米片拼盤,這裡是商場內的選項之一。

9. 墨啡別墅 Cafe Muah (信義區)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6弄15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21:00;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Taco單個$100-$150;主餐 (飯/捲餅) $220-$350;開胃菜 $180-$280

必點選單:

  • 慢燉牛頰肉塔可 (Barbacoa Tacos): 牛頰肉同樣燉得非常軟爛入味,醬汁濃鬱。
  • 墨西哥肉醬起司薯條 (Carne Asada Fries): 美墨邊境風的邪惡美食!酥脆薯條鋪上墨西哥肉醬(Birria)、融起司、豆泥、酪梨醬、酸奶油等,熱量爆表但超級滿足!
  • 墨西哥肉醬起司玉米片 (Birria Nachos): 同上概念,但換成玉米片,也是派對分享好物。

個人評價介紹: 位於信義區巷弄內,裝潢帶點溫馨工業風。選單融合了 墨西哥料理 和一些美式元素。他們家的慢燉牛頰肉(Barbacoa)系列是招牌,無論是夾在Taco裡還是做成Nachos或Fries,都很好吃!肉燉得軟嫩,風味濃厚。墨西哥肉醬起司薯條/玉米片是邪惡但好吃的選擇,份量足適合分享。整體口味偏重(醬汁濃鬱、起司多),但吃得很過癮。價格屬於中等。缺點是店內空間不大,座位安排有點擠。主打品項口味較重,吃多可能會膩。追求清爽或極度道地墨西哥風的人可能覺得少了點細膩。但如果你想大口吃肉、吃濃鬱醬汁和起司的組合,這裡可以滿足你。他們自稱是咖啡館,但咖啡…嗯,我覺得普通,重點放在墨菜上就好。

10. 墨式廚房 Mexican Kitchen (民生社群)

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56巷1弄3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30–14:00, 17:30–21:00;週一公休 (建議出發前再確認)

價格區間: Taco單個$90-$130;主餐 (捲餅/飯/麵) $220-$320;開胃菜 $150-$250

必點選單:

  • 香料烤雞塔可 (Chicken Tinga Tacos): 手撕雞肉用番茄和辣椒燉煮,風味溫和微辣,接受度高。
  • 墨式燉豬肉飯 (Carnitas Rice Plate): 燉豬肉給得大方,配飯、豆泥、Salsa和生菜,簡單飽足。
  • 酪梨醬沙拉 (Guacamole Salad): 新鮮生菜上鋪滿自製酪梨醬,清爽開胃。

個人評價介紹: 民生社群裡的小巧家庭式餐廳。裝潢簡單溫馨,老闆娘(或廚師)感覺很用心經營。口味走的是溫和、家庭風的路線,香料運用不刺激,比較符合臺灣大眾口味。燉豬肉(Carnitas)和香料烤雞(Tinga)都處理得不錯。份量實在,價格合理。酪梨醬新鮮。整體感覺樸實無華,沒有太多花俏,但食材新鮮,味道實在。是個想吃簡單、舒服一餐的好選擇。缺點是選擇相對較少,店面不大,座位有限。風味上追求強烈道地墨西哥感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夠過癮。但如果你喜歡溫和、家庭廚房感覺的 墨西哥料理,這家很有人情味。

Q&A 時間:解答你的墨西哥料理小疑問

Q1:我是素食者,在墨西哥餐廳有哪些選擇?

A: 當然有!墨西哥菜其實滿友善素食者的。除了基本款的酪梨醬玉米片、起司煎餅 (Quesadilla)、豆泥 (Frijoles Refritos) 外,很多店都有提供:

  • 蔬菜塔可/捲餅/碗: 通常包含綜合烤蔬菜(如櫛瓜、彩椒、洋蔥、蘑菇、玉米等),搭配豆泥、米飯、Salsa醬等。
  • 豆類主菜: 斑豆泥本身就可以當作主要蛋白質來源,夾在餅裡或配飯。
  • 墨西哥起司夾餅 (Quesadilla): 單純夾融化起司就是經典款。
  • 蘑菇塔可: 有些店會提供用香料炒過的蘑菇作為餡料,風味濃鬱。

點餐時記得詢問店家是否使用豬油熬豆子或炒菜(傳統做法有時會用),確認是否為全素(Vegan),因為起司和酸奶油是奶製品。現在很多店都有清楚的素食標示,放心問就對了!

Q2:墨西哥菜都很辣嗎?能不能調整辣度?

A: 這可能是最大的誤解!墨西哥料理 的精髓在於「風味的層次」,辣味只是其中一個元素(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個)。但並非每道菜都辣到噴火。很多經典菜色,如 Carnitas(燉豬肉)、Barbacoa(燉牛頰肉)、基本的酪梨醬、Quesadilla,本身都不會太辣。辣味主要來自新增的 Salsa 醬或某些特定菜餚(如某些 Mole 醬或燉肉 Birria)。好訊息是: 絕大多數的餐廳都會提供不同辣度的 Salsa 醬(通常是自助或隨餐附上),讓你自己調整辣度。點餐時也可以告知服務生你的辣度接受程度(例如:微辣、小辣、中辣、大辣、拜託不要辣),通常廚房都能配合調整。像我雖然愛辣,但有時也會想吃點不辣的 Carnitas 享受純粹的肉香!

Q3:塔可餅 (Taco) 和墨西哥捲餅 (Burrito) 到底差在哪裡?

A: 這是基本款,但常有人混淆!關鍵差別在於 Size結構

  • 塔可餅 (Taco): 通常是用 小尺寸(手掌大)的玉米餅或麵粉餅(在臺灣軟玉米餅更常見道地款),稍微對折,中間夾入 餡料(肉類/蔬菜/魚)、生菜絲、起司碎、Salsa 醬 等。吃起來像一個「開放式的小三明治」,通常一次會點 2-3 個當主餐。口感重點在餅皮和餡料的結合,通常比較乾爽(醬汁不會太多)。
  • 墨西哥捲餅 (Burrito): 用的是 超大尺寸的麵粉餅皮(幾乎像薄春捲皮),像捲餅乾一樣把 米飯、豆泥、餡料(肉類/蔬菜)、起司、Salsa 醬、生菜、酸奶油 等多種食材 緊緊捲包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圓柱體。吃起來像一個超級飽滿的「捲餅」,通常一個就非常飽足。口感會比較濕潤,因為內部包了很多醬料和食材。簡單記:Taco 是開放的、小巧、多點幾個;Burrito 是包裹嚴實、巨大、一個管飽!兩者都是 墨西哥料理 的明星。


埔里包棟民宿

埔里包棟民宿:精選推薦與私房遊玩秘笈

埔里民宿

埔里民宿:2024最新住宿避雷針與十大特色民宿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