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第一次動手做布朗尼蛋糕,那簡直是場災難。滿心期待地看著食譜,覺得不就是巧克力蛋糕的親戚嗎?結果出爐時,那盤東西硬得像塊磚頭,敲桌面還會「叩叩」響,連我家那隻不挑食的米克斯貓聞了都嫌棄地走開。那時我才明白,布朗尼蛋糕這看似簡單的小東西,學問可大著呢!它不像戚風那樣講究蓬鬆,也不像慕斯需要精準的凝固點,它要的就是那份濕潤紮實、濃郁到化不開的巧克力衝擊,最好還能帶點黏牙的口感,這才是布朗尼蛋糕的靈魂啊!
從那次慘痛經驗後,我跟這黑嚕嚕的甜點就槓上了。試過市面上號稱「史上最濕潤」的食譜包,結果甜到讓我猛灌兩大杯水;也踩過「減糖健康版」的地雷,烤出來乾巴巴的,吃起來像在啃巧克力味的沙琪瑪。一邊踩雷一邊累積經驗,慢慢摸索出自己最愛的那種口感——外表要有點脆皮,裡面則要保持濕潤黏糯,重點是巧克力風味要夠濃夠正,甜度要剛剛好,不會膩死人。最終調整出來的黃金比例,讓我終於烤出能抬頭挺胸端上檯面的布朗尼蛋糕。
這份調整過無數次的食譜,是我家的週五夜晚定番甜點。烤的時候,滿屋子都是可可香,光聞就覺得幸福。這個配方厲害的地方在於食材比例精準,確保每一次都能烤出完美濕潤的口感,而且巧克力風味超級濃郁,完全不會被甜味蓋過去。我特別喜歡用台灣在地小農的濃厚可可膏來做,那種天然純粹的苦香,是進口巧克力磚比不上的深度。

我的終極完美布朗尼食譜
食譜重點
這是一個經過千錘百鍊的基礎配方,重點在於創造極致濕潤濃郁的核心口感。捨棄了花俏的裝飾或內餡,專注於展現高品質巧克力本身的風味層次與質地平衡。操作上相對簡單,但幾個關鍵步驟(例如乳化、溫度控制)決定了成敗,失敗率極低,非常適合想征服經典原味布朗尼蛋糕的新手,或是追求純粹巧克力享受的老饕。
食材(8×8吋方模,約16小塊)
食材分類 | 品項與精確份量 | 關鍵作用與選購建議 | 替代方案(效果略不同) |
---|---|---|---|
巧克力基底 | 苦甜巧克力 (70%):170克 | 風味靈魂! 強烈建議選用可可含量70%左右的高品質苦甜巧克力磚,風味層次豐富。 | 可用62%-75%之間的巧克力調整甜苦度。 |
無鹽發酵奶油:115克 | 提供豐潤口感與香氣。發酵奶油香氣更足,是加分項。 | 一般無鹽奶油亦可。 | |
乾性材料 | 中筋麵粉:65克 | 提供結構,份量少才能保持濕潤。 | 替換部分為可可粉(最多15克)可加強巧克力味。 |
無糖純可可粉:30克 | 加倍濃郁關鍵! 務必選用天然可可粉。 | ||
細砂糖:150克 | 提供甜度與濕潤質地。 | 可用部分黑糖(不超過50克)增添風味。 | |
鹽:1/4 茶匙 | 畫龍點睛! 平衡甜度,提升風味層次。 | ||
濕性材料 | 大型雞蛋(室溫):2顆 | 乳化關鍵,室溫較易拌勻。 | |
香草精:1茶匙 | 提升整體香氣。 | 可省略或用香草籽醬。 | |
點睛之筆 | 即溶濃縮咖啡粉:1/2茶匙 | 秘訣! 不顯咖啡味,但能大幅提升巧克力風味的深度。 | 可省略。 |
核桃或胡桃(預烤過):80-100克 | 增加口感與香氣,非必須。 | 可換成巧克力豆、夏威夷豆或省略。 |
(小提醒:雞蛋務必室溫!冰雞蛋會讓融化的巧克力油脂凝固,導致乳化失敗,質地不均勻甚至油水分離。提前拿出來放至少30分鐘吧!)
做法
- 前置準備:
- 烤箱預熱 175°C。烤模鋪上烘焙紙,兩邊留長一點方便脫模。(懶得剪紙?在烤模內抹一層薄薄的奶油再撒點麵粉也行,但我覺得紙最好用)。
- 核桃/胡桃如果要用,先送進預熱好的烤箱烤 7-8 分鐘,烤出香氣,取出放涼後稍微掰碎。這步驟不能省!沒烤過的堅果香氣差很多,吃起來也軟軟的。
- 巧克力 + 奶油: 苦甜巧克力切小塊(越小越好融化),和切成小塊的無鹽發酵奶油,一起放進耐熱盆。我習慣用厚底的玻璃碗。
- 融化巧克力與奶油:
- 隔水加熱:鍋裡放水煮滾後轉小火,把耐熱盆架在鍋上(盆底不要碰到熱水!)。用刮刀或耐熱矽膠鏟輕輕攪拌,直到巧克力和奶油完全融化、混合均勻、呈現光滑亮澤的狀態。(千萬別讓水蒸氣跑進去!碗濕了巧克力會油水分離,整鍋報銷。我以前就笨過一次,心痛啊!)
- 微波爐法(快但需謹慎):用中低功率(500-600W),每次加熱 30秒,拿出來攪拌均勻,重複直到完全融化。注意:寧可慢一點多攪幾次,也別一次加熱過頭燒焦了! 融化好的混合物稍微放涼一下,溫溫的就好(手摸盆底覺得溫熱但不燙手),太熱會把蛋燙熟。
- 混合糖、蛋、香精與咖啡粉:
- 在另一個大碗中,打入 2顆室溫雞蛋,加入 150克細砂糖、1茶匙香草精 和 1/2茶匙即溶濃縮咖啡粉。
- 用手持電動打蛋器(或用打蛋器使勁手打也可以,當作練手臂吧!)以 中速 攪打約 2-3分鐘,直到混合物顏色變淺、質地蓬鬆變稠,拉起打蛋頭會緩緩滴落並在表面留下痕跡(像緞帶一樣)。
- 結合巧克力糊與蛋糊:
- 把步驟2稍微放涼的溫熱巧克力奶油糊,慢慢地、分2-3次倒入步驟3打發的蛋糖糊中。
- 每次倒入後,用刮刀輕輕地、由下往上翻拌均勻(像炒菜那樣翻,不是繞圈攪!)。動作要輕柔但有效率,避免消泡。 拌到完全混合、顏色均勻、質地光亮滑順。(這步驟是乳化關鍵!拌勻就好,別過度攪拌。)
- 加入粉類:
- 將 65克中筋麵粉、30克無糖純可可粉 和 1/4茶匙鹽 一起過篩(過篩很重要!避免結塊)。分 2次 加入步驟4的巧克力蛋糊中。
- 每次加入後,用刮刀以切拌+翻拌的方式(從底部抄起翻上來,再切斷麵糊),輕柔快速地拌到看不見乾粉即可。絕對不要畫圈攪拌! 過度攪拌會讓麵粉出筋,烤出來的布朗尼蛋糕會變硬、不濕潤,那就毀了!
- 拌勻後,麵糊應該是濃稠、有光澤,流動性不高的狀態。如果這時要加堅果,把 80-100克烤好切碎的核桃或胡桃 輕輕拌入麵糊(留一小把最後撒表面裝飾)。
- 入模烘烤:
- 把拌好的麵糊倒入準備好的 8×8吋烤模 中,用刮刀抹平表面。
- 如果還有預留堅果,這時可以撒在表面。
- 送入預熱好的 175°C 烤箱中層,烘烤 25-30分鐘。重點來了!千萬別烤過頭!
如何判斷布朗尼蛋糕烤好了沒?這是成敗最大關鍵!
- 時間只是參考! 每個烤箱火力、烤模材質(金屬導熱快,玻璃或陶瓷慢)都不同,重點是看狀態。
- 牙籤測試法(進階版): 在 20分鐘 開始密切觀察。烤到 約25分鐘 時,打開烤箱門(動作快,避免降溫太多),把牙籤插入布朗尼蛋糕中心:
- 如果抽出來沾黏著 濕潤、黏稠的麵糊,還不行,再烤 3-5分鐘。
- 如果抽出來沾黏著 一些濕潤的碎屑(不是液態麵糊),甚至只有尖端一點點濕潤,Perfect! 這就是完美濕潤布朗尼蛋糕的狀態!(這時就要果斷出爐!)
- 如果抽出來完全乾淨,甚至邊緣開始明顯脫離烤模,完蛋!已經烤過頭了! 趕快拿出來吧,雖然會比較乾,但總比變木炭好。
- 邊緣狀態: 烤好的布朗尼蛋糕,邊緣會凝固、微微隆起脫離烤模,表面形成一層薄脆皮,但中心區域看起來仍是濕潤、略帶光澤,甚至有點搖晃感(出爐後餘熱還會繼續燜熟中心)。
- 冷靜!冷卻與切塊:
- 烤好後,立刻把烤模放在網架上散熱。絕對要忍住!至少等待1-2小時讓它完全冷卻到室溫再切!
- 熱的時候切,內部太軟太濕黏,會切得亂七八糟,慘不忍睹。等它涼透甚至冰過之後再切,邊緣才會整齊漂亮,組織也穩定。
- 脫模時,利用預留的烘焙紙邊緣輕輕提起。用鋒利的刀,切之前把刀用熱水沖一下並擦乾,這樣切面會比較平整,不會沾黏(每切一刀最好都重複沖熱水擦乾)。
- 終極美味秘訣: 切塊後,裝入密封盒,放冰箱冷藏過夜(至少4小時)。冰過之後的布朗尼蛋糕,質地會變得更緊密、更濕潤、巧克力風味也會更融合醇厚!冰冰地吃,濃郁度爆表!當然,喜歡吃溫熱的也可以稍微回溫一下。
這個配方做出來的布朗尼蛋糕,完全達到我心中完美的標準:外表有著薄薄的酥脆感,一刀切下去,內部是深沉誘人的深褐色,質地極度濕潤、濃郁、綿密,幾乎接近軟心巧克力的口感!每一口都是滿滿的、純粹的巧克力風暴,濃烈卻不甜膩(多虧了70%巧克力和那點鹽的平衡),咖啡粉默默地扮演了幕後功臣,讓巧克力味更有深度。烤過的核桃提供了香脆口感,和濕潤的蛋糕體形成完美對比(當然,不愛堅果的朋友也可以省略)。
做布朗尼蛋糕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超多變!掌握了這個基礎黃金比例後,就可以盡情玩創意:
- 巧克力三重奏:攪拌最後步驟時加入半杯耐烤巧克力豆(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混搭)。
- 鹹甜風暴:拌入預先敲碎的台灣在地鹽味脆捲(或鹹焦糖塊),鹹味點亮濃郁的甜。
- 台灣茶香:將1大匙食譜中的麵粉換成磨細的阿里山烏龍茶粉或東方美人茶粉,拌入麵糊,茶香與巧克力意外的搭。
- 花生醬漩渦:麵糊入模抹平後,用湯匙隨意淋上幾大匙無糖顆粒花生醬,再用竹籤或刀尖隨意劃幾下製造紋路。
- 大人風味:拌麵糊時加入 1-2湯匙 台灣噶瑪蘭威士忌 或 陳年蘭姆酒,增添成熟風韻。(給小朋友吃就別加啦!)

布朗尼蛋糕的十大靈魂拷問與實戰解析!
- 為什麼我的布朗尼蛋糕烤出来像磚頭一樣硬?最常見的兇手是誰?
- 兇手一:過度攪拌粉類。 麵粉出筋是口感變硬的元兇!加入粉類後,只要切拌+翻拌到無乾粉就立刻停手!
- 兇手二:烤過頭。 這是僅次於攪拌過度的第二大罪!寧可早點出爐讓餘溫燜熟,也不要烤到牙籤插進去乾乾淨淨。濕潤的碎屑才是王道!
- 兇手三:粉太多、液體太少。 嚴格按照食譜份量,特別是雞蛋的大小(用大蛋!)。
- 凶手四:用了低筋麵粉? 中筋麵粉(或稱多用途麵粉)是最佳選擇,筋度適中。低筋可能導致結構太弱,高筋則容易過硬。
-
- 黃金比例: 確保巧克力+奶油+糖+蛋這幾樣濕性材料的總重量,遠大於麵粉的重量。這個基礎食譜就是遵循這個高油脂比例。
- 精準控溫: 融化巧克力奶油後要稍微降溫再混合蛋糖糊,避免燙熟蛋液影響乳化。乳化做得好(巧克力油脂跟蛋糖糊充分融合),濕潤度才有保證。
- 縮短烘烤時間: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以牙籤測試濕潤碎屑狀態為準,勇敢地在中心看起來還不太凝固時就出爐。餘熱會讓它繼續熟成達到完美濕潤度。
- 冷藏定形: 出爐完全冷卻後,放冰箱冷藏數小時或過夜。低溫會讓油脂再次凝固,質地會變得更緊密、更濕潤黏糯,巧克力風味也更融合。怎麼做出超濃濕潤、接近軟心口感的布朗尼蛋糕?秘訣在哪?
-
- 巧克力:
- 九日風:台灣頂尖Bean to Bar巧克力品牌,選用台灣可可豆,風味獨特細緻。(價格較高,適合追求極致風味)
- 福灣巧克力:國際得獎常勝軍,台灣可可豆來源,品項多元,品質穩定。
- Coconia:台灣自種可可,小量精緻生產,風味乾淨。
- 大型超市進口區: Valrhona、Callebaut、Belcolade 等專業烘焙巧克力磚(70%左右)也是可靠選擇,品質穩定且相對容易取得。
- 可可粉: 台灣十八養場的紅玉雞蛋殼可可粉(天然無糖)風味不錯,或是選擇進口品牌如Valrhona、法芙娜(Valrhona)的無糖可可粉。
- 奶油: 法國Elle & Vire 愛樂薇發酵奶油(大超市或烘焙材料行有售)香氣濃郁,是提升風味的好幫手。
- 雞蛋: 盡量選用新鮮、品質好的紅殼雞蛋(如石安牧場、快樂雞蛋),蛋黃顏色深,風味更香濃。哪裡可以找到適合做布朗尼蛋糕的台灣在地好食材?
- 巧克力:
- 布朗尼蛋糕為什麼一定要冷藏過才好吃?
剛出爐的布朗尼蛋糕內部結構還在變化,溫熱時吃雖然有流心感,但整體風味比較「散」,質地也偏軟爛。冷藏後,幾個魔法發生:
- 油脂重新凝固: 奶油和可可脂在低溫下會固化,讓組織變得更緊密紮實,同時鎖住水分,口感轉變為濕潤黏糯的完美狀態。
- 風味融合熟成: 巧克力、糖、油脂等風味分子在低溫下會更緊密地結合,就像葡萄酒需要醒酒一樣,味道變得更圓潤、醇厚、有深度,甜度也會感覺更平衡。
- 切面更美: 冰過後質地變硬,用熱刀切下去才不會沾黏得一塌糊塗,切面乾淨俐落。
- 布朗尼蛋糕怎麼保存才不會變乾?能放多久?
- 完全冷卻是保存的前提!熱的就密封會產生水氣,容易發霉。
- 最佳保存: 切塊後,放入密封保鮮盒(或用保鮮膜緊密包好每一塊)。
- 室溫: 如果接下來1-2天內會吃完,放在陰涼乾燥處即可(台灣天氣濕熱不建議放超過2天)。
- 冷藏: 密封好放冰箱冷藏是最佳選擇,可以保存 5-7天。風味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融合醇厚(前三天通常是最佳賞味期)。冰冰吃或稍微回溫都好吃。
- 冷凍: 密封好(最好每一塊獨立包裝或用烘焙紙隔開)放冷凍,可以保存 2-3個月。要吃的時候直接拿出來退冰(冷藏退一晚或室溫退幾小時),或不解凍直接進小烤箱稍微烤熱(外皮會更脆),微波爐快速解凍也可以(小心別過熱變乾)。冷凍後口感會更紮實一些。
- 防止變乾關鍵: 無論哪種保存法,密封絕對是防止水分流失、維持濕潤度的不二法門!在保鮮盒裡放一小塊吐司或方糖(定期更換)也能幫助吸收濕氣,維持蛋糕濕度。
-
- 奶油: 完全可以! 一般無鹽奶油做出來的布朗尼蛋糕依然非常美味。發酵奶油(像是愛樂薇Elle & Vire)因為經過乳酸菌發酵,帶有更豐富的乳脂香氣和一點點微酸風味,能讓巧克力吃起來更立體、更不膩口,屬於加分項,但非絕對必要。沒有的話就用好一點的無鹽奶油即可。
- 即溶濃縮咖啡粉: 強烈建議別省略! 它的作用不是讓你吃出咖啡味,而是咖啡裡的化學物質能放大、提升巧克力本身的風味層次,讓巧克力吃起來「更巧克力」!這是我試過最有效又不搶味的秘方。如果實在沒有,勉強可以省略,但風味深邃度會打點折扣。(千萬別用三合一咖啡粉!糖和奶精會毀了你的布朗尼!)沒有發酵奶油可以用一般奶油嗎?沒有咖啡粉怎麼辦?
- 我想做減糖版布朗尼蛋糕,該怎麼調整才不會失敗?
減糖是可行的,但要小心!糖不只提供甜味,在布朗尼蛋糕裡更扮演了:
- 保濕劑: 糖能抓住水分,讓蛋糕保持濕潤。
- 質地軟化劑: 讓組織更柔軟、延緩老化變硬。
- 風味平衡: 平衡巧克力的苦味。
- 上色關鍵: 幫助表面形成漂亮的脆皮。
建議調整方向:
- 微減: 食譜中糖量 150g 減少 15-25g(變成125g-135g),通常還在安全範圍內,成品會稍微不那麼甜膩,但濕潤度和質地變化不大。
- 中減: 減少超過 25克(低於125g)時,風險驟增!你可能需要:
- 增加少量濕性材料: 例如多加 半顆到一顆蛋黃(增加油脂和濕潤度),或 增加10-15g融化奶油。
- 選用甜度較高的巧克力: 例如改用可可含量 60-65% 的巧克力,這樣整體甜度會比用70%巧克力又大幅減糖來得高些。
- 預期心理: 減糖版的成品風味會更偏向黑巧克力的苦香,質地也可能會稍微紮實一點點,不像原版那麼濕潤黏糯(因為糖鎖水能力下降了)。
- 大忌: 絕對不要為了減糖就等比例增加麵粉!這會直接毀掉濕潤感,做出來又乾又硬!
-
當然可以!傳統配方依賴雞蛋的乳化作用和奶油的風味,但現在替代品選擇很多:
- 奶油替代: 使用純素奶油(如Becel植物奶油塊、或台灣品牌如”蔬味平生”純植物奶油),或精煉椰子油(味道較中性)。份量1:1替換無鹽奶油。
- 雞蛋替代: 這是比較挑戰的部分,常見選擇:
- 亞麻籽蛋 / 奇亞籽蛋: 1顆蛋 = 1大匙亞麻籽粉/奇亞籽粉 + 3大匙水,混合靜置 5-10分鐘 變稠。這個代替品效果不錯,能提供黏合作用和些許脂肪,但成品會比含蛋版更紮實、略帶點顆粒感,濕潤度要靠油脂和糖撐住(可以考慮微增奶油/油量)。
- 市售純素蛋粉: 如 Orgran No Egg 或 Vegg,依照品牌說明調配使用。效果通常比自製亞麻籽蛋更接近真實雞蛋的乳化效果。
- 嫩豆腐/豆漿: 嘗試用 1/4杯 過篩的嫩豆腐泥或 1/4杯 濃豆漿代替一顆蛋(食譜需2顆蛋)。但這個方法變數較大,質地可能偏軟或豆味明顯,需要試驗調整。
- 巧克力: 務必選用純素黑巧克力(不含奶成分)。可可含量70%以上的通常都沒問題。
- 溫馨提醒: 純素版布朗尼蛋糕的質地、濕潤度和風味,和傳統版一定會有差異(通常會更密實一點),需要多嘗試幾次找到最喜歡的配方組合。可以參考專門的純素烘焙食譜作為起點。素食者(不吃蛋奶)可以做布朗尼蛋糕嗎?有什麼替代方案?
- 布朗尼蛋糕熱量爆表嗎?想吃又怕胖怎麼辦?
殘酷的事實:傳統布朗尼蛋糕確實是熱量炸彈! 看看它的靈魂成分:大量的巧克力、奶油、糖和蛋… 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和熱量)。一塊經典大小的布朗尼蛋糕(約50克),熱量可能在 250-350大卡 之間,視配方和添加物而定。
比較沒罪惡感的享用方式:
- 份量控制是王道: 切成更小的方塊(一口大小),一次只吃一塊,細細品味巧克力的濃郁,而不是狼吞虎嚥。用精緻的小盤子裝飾,儀式感會讓你更滿足。
- 搭配無糖飲品: 配一杯熱美式咖啡、無糖茶(如台灣高山烏龍)或冰的無糖氣泡水。咖啡因和氣泡能解膩,也能讓甜味更突出,一小塊就能滿足。
- 選擇”相對”健康點綴: 表面撒點新鮮莓果(如藍莓、覆盆子)增加酸甜感和纖維,替代部分糖霜或淋醬。
- 別當正餐或飯後馬上吃: 當成下午茶的小點心,讓身體有時間去消耗這些熱量。
- 心理建設: 美食是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偶爾放縱一小塊高品質的布朗尼蛋糕帶來的滿足感,遠勝於吃一堆空有熱量但不好吃的東西。好好享受它,別帶著罪惡感吃。
- 試做減糖減油版(但風味有差): 參照上面第7點的建議,但要有心理準備風味和口感會打折扣。
- 市售布朗尼蛋糕和手作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建議自己做?
走進任何一家甜點店或超商,都能看到包裝精美的布朗尼蛋糕。但吃過自己做的,你就回不去了!主要的差異在:
- 食材等級: 市售品為了壓低成本、延長保存期限,多半使用廉價巧克力(代可可脂或低可可含量)、人工香精、大量防腐劑和植物油(氫化植物油更糟!)。手作可以選用高品質的真巧克力、純天然發酵奶油、新鮮雞蛋。
- 風味精緻度: 手作能精準控制甜度(常比市售低得多),凸顯巧克力本身的複雜風味層次(果香、堅果香、酒香…),市售品往往死甜、巧克力味單薄甚至帶著人工感。
- 口感核心: 市售品為了大量生產、耐運送存放,通常做得偏乾、偏硬或過度油膩,很難達到手作那種外微脆內極致濕潤黏糯的完美平衡點。
- 新鮮度: 自己做的絕對新鮮,沒有任何添加物,吃得更安心。市售品的保存期限動輒幾個月,想想都可怕。
- 心意與療癒: 烘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從融化巧克力的香氣開始,到麵糊入爐的期待,最後切開完美濕潤斷面的成就感,這種療癒感是買現成的無法比擬的。親手做給家人朋友吃,那份心意更是無價。
所以說,想吃真正美味的布朗尼蛋糕?別猶豫了!捲起袖子,自己動手做吧!掌控食材、調整甜度、追求那口極致濕潤濃郁的感動,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

Q&A:關於布朗尼蛋糕,你可能還想知道…
Q1:布朗尼蛋糕烤好後中間塌陷了,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通常表示烤過頭了!當中心部分被烤到完全凝固、失去支撐麵糊結構的氣泡時,一出爐遇冷就容易塌陷。下次記得提前檢查!在邊緣凝固、中心看起來還有點濕潤搖晃時就出爐(牙籤測試帶濕潤碎屑),利用餘溫讓它繼續熟成到完美狀態,就不會塌了。另外,過度攪拌導致氣泡太多太大,也容易在冷卻時塌陷。
Q2:布朗尼蛋糕表面裂開是正常的嗎?
是的!通常代表成功! 經典的布朗尼蛋糕表面常會有自然的裂痕(有時稱之為「龜裂」)。這通常是因為:
1. 麵糊入模時表面抹得不夠平整(尤其是加了堅果塊)。
2. 烘烤時表面快速結皮定型,但內部仍在膨脹上升,頂開了表層。
這種自然的裂痕不影響美味,反而證明內部結構濕潤。如果裂得超級誇張像峽谷,可能是烤箱溫度過高或麵糊太乾(液體不足或粉類過多)。
Q3:為什麼不同品牌的巧克力,做出來的布朗尼蛋糕風味差這麼多?
巧克力的品質和風味輪廓是布朗尼蛋糕的靈魂! 不同品牌、不同產地可可豆、不同可可含量、不同製作工藝(如是否經過發酵、研磨時長、調溫),都會帶來天差地遠的風味:
可可含量: 越高越苦,越低越甜。70%是個相對平衡的甜點常用點。
可可豆品種與產地: 像葡萄酒一樣,不同產地的可可豆自帶不同風味(果香、花香、堅果香、煙燻味、酒香等)。
品牌配方與工藝: 即使是同%數,A品牌可能偏重果酸,B品牌可能強調醇厚堅果調。
這就是為什麼強烈建議投資好一點的巧克力磚!試著固定一款你喜歡的品牌,或者大膽嘗試不同品牌,找到最合你口味的那一款巧克力來做專屬你的布朗尼蛋糕。便宜的烘焙巧克力或巧克力豆風味通常單薄且死甜,做出來的布朗尼蛋糕層次感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