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做法

貝果做法:從材料準備到完整食譜的零失敗教學

 

好的,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路書君,帶團走跳十幾年,最愛跟團友分享在地好味道跟生活撇步。烘焙是我的療癒時光,特別是貝果,那種紮實帶嚼勁的口感,自己做過就回不去了!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分享我這些年摸爬滾打出來的貝果做法心得,保證不藏私,從材料、步驟到變化款一次講清楚,讓你在家也能烤出媲美名店的貝果!

 

貝果材料:簡單純粹是王道
貝果材料

準備貝果材料,記住一個原則:「簡單純粹」。貝果的靈魂就在麵粉、水、酵母跟那一點點的糖鹽。別被網路上花俏的食譜唬住了,基礎紮實最重要。來,看看我的基本清單:

核心貝果材料 (約做6-8個標準貝果):

  • 高筋麵粉:500克 – 這是骨架!蛋白質含量最好在11.5%以上,筋性夠才撐得起貝果的嚼勁。我用過不同牌子,品質真的有差,選你信任的烘焙專用粉就對了。
  • 水:280-300毫升 – 水溫是關鍵!後面做法會細說。別一次倒完,留點調整空間。水質?自來水煮開放涼就OK,不用特別買礦泉水。
  • 速發乾酵母:5克 (約1.5茶匙) – 貝果的引擎。記得檢查有效期!開封後最好冷藏,活性才持久。
  • 細砂糖:25克 – 提供酵母養分,也帶來一絲甜味和上色。別擔心,吃起來不會甜。
  • 鹽:9克 (約1.5茶匙) – 超級重要!提升風味、強化麵筋、抑制酵母不過度狂飆。鹽跟酵母記得分開放,避免直接接觸影響活性,這點在準備貝果材料時常被忽略。
  • 植物油或融化的無鹽奶油:10克 (可選) – 加了會讓組織稍軟一點點,表皮光澤感好一些,但傳統貝果是不加的!看個人喜好。

煮貝果糖水材料:

  • 水:2000毫升 (一大鍋) – 水量要夠,貝果下去才不會瞬間降溫太多。
  • 砂糖:50克 – 幫助上色、形成光亮脆皮。有人用麥芽糖漿或蜂蜜替代一部分,風味更豐富,但砂糖最方便。
  • 小蘇打:1大匙 (約15克) (可選) – 加了能讓表皮更脆、上色更深,帶點鹼水麵糰的風味,很推薦試試!

路書君叮嚀:貝果材料備料小貼士

  • 秤!一定要用電子秤,麵粉用挖鬆輕壓的方式量,別死命壓緊,會太多。貝果材料比例精準是成功的起點。
  • 酵母怕熱怕鹽,鹽糖不要直接倒在酵母上。我會把酵母先溶在部分溫水裡,鹽跟糖混在麵粉中。
  • 高筋麵粉是基本款,想嘗試全麥或裸麥,建議先替換10-20%,等上手了再增加比例,否則口感變化大。
  • 揉麵時感覺乾硬,可以少量多次加幾滴水調整;太濕黏則撒少許手粉。

貝果材料就這些?對,就這麼簡單!但你知道嗎,即使這麼簡單的貝果材料清單,每次備料我還是會攤開來一一點名,深怕漏了誰耽誤了發酵大業。

貝果做法:魔鬼藏在細節裡
貝果食譜

好啦,貝果材料齊全了,重頭戲貝果做法要上場囉!別怕步驟多,我拆解得清清楚楚,跟著做就對了。關鍵就是「揉、發、煮、烤」 四部曲。我的經驗是,揉麵團和煮糖水這兩關,決定了貝果的命運

步驟一:揉麵成團 – 打出貝果的筋骨

  • 混合乾料: 大盆裡倒入高筋麵粉、糖、鹽。用筷子或手稍微攪勻。
  • 活化酵母: 取配方中一部分的水(重點!水溫控制在攝氏30-35度左右,摸起來微溫不燙手),倒入酵母,輕輕攪拌溶解靜置5-10分鐘,表面會起一點泡沫,表示酵母寶寶睡醒了!水太熱會燙死酵母,太冷牠們懶得動,這步驟絕對是貝果做法的第一個關鍵點。
  • 混合濕料: 將酵母水、剩下的水(水溫也別太低,室溫即可)、油(如果用)倒入乾料盆中。
  • 揉麵: 開始用手或攪拌機揉吧!目標是揉成一個光滑、不黏手、有彈性的麵團。要揉到「擴展階段」,就是拉開一小塊麵團,能撐開成有點薄的膜,破洞邊緣呈鋸齒狀(不用追求吐司那種手套膜)。手工揉的話大概要15-20分鐘,別偷懶!機器(鉤形頭)中速約10-12分鐘。揉麵過程是決定貝果口感的基礎,這個貝果做法的體力活值得投資。

揉好的麵團應該觸感很好,像耳垂般柔軟又不失彈性。

步驟二:初次發酵 – 讓麵團休息長大

  • 整圓: 把揉好的麵團稍微整成圓形,光滑面朝上。
  • 發酵: 放回盆中,蓋上保鮮膜或濕布,放在溫暖無風處(攝氏25-28度最理想)。讓它發酵到約1.5-2倍大,時間約需60-90分鐘,主要看狀態而非時間。手指沾粉戳洞,洞口不回縮或緩慢回縮一點點就表示發好了。太快回縮是沒發夠;塌陷就是發過頭。貝果做法中,發酵過度的麵團會變得軟爛無力,烤出來扁塌沒嚼勁,這點我踩過雷…。

步驟三:分割整型 – 貝果雛形出現

  • 排氣分割: 發酵好的麵團輕輕按壓排掉大氣泡(不用像吐司那樣徹底)。秤總重,分割成6-8等份(每份約85-100克,看你喜歡大小)。
  • 滾圓鬆弛: 每份小麵團滾圓,蓋上保鮮膜或濕布,室溫鬆弛15-20分鐘。這步驟讓緊張的麵筋放鬆,待會更好擀開整形,是貝果做法中讓成品更漂亮的秘訣。別省略!
  • 整形: 取一個小麵團,光滑面朝下,稍微按扁,用擀麵棍擀成長橢圓形(約15-18公分長)。翻面,光滑面朝下,從長邊緊緊地捲成長條狀,收口捏緊。然後把長條稍微搓長到約20-23公分(收口線朝上)。將一端壓扁擀薄(約3-4公分寬),圈成圓圈,把另一端包進來,用擀薄的部分確實包裹捏緊!收口處一定要捏緊捏牢,不然煮和烤時容易爆開!整形需要一點練習,剛開始醜一點沒關係,烤出來一樣好吃。我的經驗是,捏合處多花5秒鐘用力捏緊,就能大大降低煮的時候開花的機率,這個貝果做法的小動作超重要。

步驟四:最終發酵 – 最後的醞釀

整形好的貝果放在裁好的烘焙紙上(方便等會移動下鍋),間隔擺放。蓋上保鮮膜或濕布,進行最後發酵。這次發酵溫度不要超過30度,時間約20-40分鐘。發到約1.5倍大,拿起來感覺輕盈,但還保有彈性(輕按會慢慢回彈)。千萬不要發到兩倍大! 貝果講求紮實口感,最後發酵過度是變饅頭的主因!這點在貝果做法裡特別關鍵,寧可稍欠勿過。

同時,可以開始預熱烤箱(攝氏200度)和準備煮糖水。

步驟五:煮糖水 – 貝果的魔法儀式

這就是貝果與眾不同的關鍵步驟!為什麼要水煮? 簡單說:

  • 使表面的澱粉糊化,形成獨特的韌性外皮。
  • 瞬間高溫殺死表面酵母,鎖住內部氣體,造就紮實口感。
  • 讓貝果在烤焙時快速膨脹(稱之為”oven spring”)。
  • 糖水幫助上色和產生光澤。
  • 煮糖水: 大鍋裝水約2000毫升,加入砂糖和小蘇打(如果用),中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保持水微滾狀態(冒小泡泡即可,大滾容易把貝果煮爛)。
  • 煮貝果: 小心拎著烘焙紙,將貝果連紙滑入糖水中(紙遇水會分離,撈起丟掉即可),一次煮2-3個,避免擁擠降低水溫。每面煮20-30秒(時間影響口感:時間短外皮薄脆內裡軟;時間長外皮厚韌嚼勁足),用濾勺小心翻面。煮好的貝果撈起瀝乾水分,放回鋪好烘焙紙的烤盤上。瀝乾很重要,否則底部會濕黏。這個貝果做法的步驟讓廚房瞬間充滿幸福的麵粉香氣,但動作要快狠準,麵團下水那一刻的變化真的很療癒。

步驟六:烤焙 – 香氣四溢的完美句點

煮好的貝果表面可以撒上喜歡的配料:芝麻、罌粟籽、燕麥片、乾燥洋蔥碎等。立刻送入已充分預熱的烤箱。

  • 烤溫: 攝氏200度 (或上下火均200度)。
  • 時間: 約20-25分鐘。
  • 觀察: 看到貝果膨脹、表面呈現漂亮的金黃色(深淺依喜好調整)即可出爐。出爐時敲敲底部,有空空的聲音就是熟了!

烤好的貝果移到網架上完全放涼再享用!熱吃雖然香,但完全冷卻後口感才會真正定型,嚼勁十足。貝果做法的最後一步,耐心是美德!

以下是貝果做法中幾個關鍵步驟的溫度時間控制參考:

路書君的貝果關鍵步驟溫度時間表
步驟 關鍵溫度 (攝氏) 關鍵時間 狀態判斷重點
酵母活化水溫 30-35°C 5-10分鐘 表面起泡/泡沫
初次發酵 25-28°C 60-90分鐘 體積1.5-2倍大,指戳緩慢回縮
分割鬆弛 室溫 15-20分鐘 麵團變鬆弛好擀開
最後發酵 20-40分鐘 體積約1.5倍,手感輕盈,輕按緩慢回彈
煮糖水 保持微滾 每面20-30秒 麵團浮起,表面略皺
烤焙 200°C 20-25分鐘 均勻上色,敲底有空響

貝果食譜:基礎與變化,玩出你的專屬風味
貝果材料

掌握基本款後,就可以玩貝果食譜變化了!分享幾款我常做、團友也超愛的配方。記住,萬變不離其宗,主麵團比例大致相同,變化多在額外添加的材料上。

經典原味貝果食譜

這就是上面貝果做法使用的基礎配方,建議新手先從這個開始練手感。

  • 材料: 同前述 “” 部分的核心材料。
  • 做法: 完全遵循 “” 步驟。
  • 特點: 純粹麥香,紮實有嚼勁,最能吃出麵粉的品質。適合搭配各種抹醬或做成三明治。

全麥芝麻貝果食譜(增加健康與香氣)
貝果食譜

  • 材料調整 (在原味基礎上):
    • 高筋麵粉:400克
    • 全麥麵粉:100克 (用細一點的全麥粉較佳)
    • 水量:需增加約10-20毫升 (因為全麥粉吸水性強,看狀態加)
    • 黑芝麻或白芝麻:30克 (揉麵時加入15克,煮完後表面沾裹15克)
  • 做法: 同基本貝果做法,揉麵時可在麵團快成團前加入15克芝麻揉勻。煮完瀝乾時,表面趁濕沾裹芝麻。
  • 特點: 全麥香氣足,芝麻增添營養與堅果風味,口感比原味稍粗獷一點。這是我的貝果食譜中健康指數較高的一款。

蜂蜜乳酪蔓越莓貝果食譜(微甜果香風味)
貝果材料

  • 材料調整 (在原味基礎上):
    • 砂糖:減為15克
    • 加入蜂蜜:20克 (可與酵母水一起溶解)
    • 切達乳酪丁(Cheddar) 或 奶油乳酪丁(Cream Cheese):60克 (切小丁,約1公分大小)
    • 蔓越莓乾:60克 (用溫水或果汁稍浸泡10分鐘,瀝乾切小塊或用廚房紙巾吸乾水分)
  • 做法:
    • 揉麵:麵團揉光滑後,加入瀝乾的蔓越莓乾和乳酪丁,低速揉勻即可(避免揉爛)。
    • 發酵、分割、鬆弛:同基本貝果做法
    • 整形:因有顆粒物,擀捲時小心點,盡量把顆粒包進去。
    • 煮糖水:可用蜂蜜代替砂糖,風味更搭。
    • 烤焙:同基本做法。
  • 特點: 微酸微甜的蔓越莓,搭配鹹香的乳酪丁,蜂蜜帶來溫潤感,風味層次豐富,單吃就很棒!這款貝果食譜特別受小朋友和喜歡甜鹹口味的團友歡迎。提醒一下,乳酪丁烤時會融化甚至漏出一點點是正常的,別擔心。

路書君的私房貝果食譜變化靈感庫 想讓你的貝果食譜更豐富?試試這些組合:

  • 鹹香系: 蒜粉+乾燥香草(羅勒、奧勒岡)、黑胡椒+切達起司絲、海鹽+乾燥蔥花、切碎的培根或火腿丁(務必先煎熟瀝油)。
  • 穀物堅果系: 燕麥片、亞麻籽、奇亞籽、葵花籽、核桃碎(烤過更香)。
  • 甜系: 肉桂粉+葡萄乾(經典!)、可可粉+巧克力豆(減點糖)、抹茶粉+蜜紅豆(日式風)。
  • 香料系: 薑黃粉(天然色素帶點辛香)、黑芝麻粉(超香!)。
  • 液體替換: 用牛奶代替部分水(更香濃)、用黑麥汁或啤酒代替水(獨特麥香)。

重點: 添加濕性材料(果汁、果泥、牛奶等)需等量替換主配方中的水,並留意麵團濕黏度調整。添加乾性材料(粉類、種子、果乾、堅果)總量不要超過主麵粉量的20%,不然會影響麵筋結構和發酵。果乾、堅果、起司丁等,務必瀝乾、吸乾水分、切小塊,並在揉麵的最後階段才加入,避免攪打過度。這些都是建構屬於你自己的貝果食譜時要注意的小眉角。

常見問題 Q&A:破解你的貝果疑惑

帶團時做點心分享,團友問最多的貝果問題都在這了!根據我的實戰經驗來解答:

貝果麵糰怎麼吃?

路書君真心話: 不建議直接吃生麵糰! 生麵粉可能有細菌,生雞蛋(如果配方有)也有風險。萬一整形剩下的小麵團,我會:

  • 擀平切成小條,用少量油煎成迷你麵疙瘩或小餅,撒點鹽或糖當點心。或
  • 直接丟冷凍庫,累積多一點可以當老麵用(下次做麵包時加入少量增添風味)。直接丟掉比較安全,真的別生吃。這是我貝果做法中必須強調的食品安全點。

如何讓貝果鬆軟?

傳統貝果追求的就是那份嚼勁!但如果你偏好再鬆軟一點點的口感,我的貝果做法小撇步:

  • 增加水量: 主麵團水量可以試著多放10-20克(但要小心調整,避免太黏)。
  • 加油脂: 加入配方中的油(植物油或融化的無鹽奶油),甚至增加到15克。
  • 縮短煮的時間: 糖水每面煮15-20秒就好,減少表面澱粉糊化厚度。
  • 稍延長最後發酵: 讓它發到接近但不超過1.8倍大(還是要保留彈性)。
  • 採用冷藏發酵法: 這是個好方法!初次發酵完成後,分割滾圓,密封好放冰箱冷藏(約5°C)12-16小時。隔天取出回溫約30-60分鐘後再整形、最後發酵(時間會縮短)、煮、烤。長時間低溫發酵能讓組織更細緻、保濕性更好,口感會更柔軟有彈性,而非硬邦邦。試試看,我的冷藏版貝果食譜成品口感就很不同。
  • 改用湯種法: 取配方中部分麵粉和水做成湯種(加熱糊化),冷卻後加入主麵團揉,能增加保濕度與柔軟度。這屬於進階的貝果做法了。

但說真的,追求極度鬆軟,不如直接做軟麵包?貝果的個性就是那口咬勁啊!

貝果為什麼要水煮?

上面在貝果做法步驟五提過了,這邊再總結強調一次核心原因:

  • 形成獨特外皮: 瞬間高溫使表面澱粉糊化(Gelatinization),烤後形成光澤、韌性十足的脆皮。這是貝果的招牌特色!缺少這步,表皮口感完全不同。
  • 鎖住氣體、紮實口感: 熱水殺死表面的酵母,阻止表皮繼續膨脹,迫使貝果在烤爐裡只能從內部爆發(好的爐內膨脹),造就緊密的內部組織和紮實口感。沒煮過的話,內部氣孔會大很多,口感偏軟麵包。
  • 促進上色與風味: 糖水中的糖份在烤焙時發生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賦予貝果誘人的金黃/深褐色澤和特殊風味。
  • 穩定形狀: 水煮讓麵團表面定型,烤焙時不易過度變形。

總之,水煮是貝果做法不可或缺的精髓,絕對不能省略!少了它就只是個麵包圈。

貝果要怎麼加熱才好吃?

隔夜或冷凍的貝果,回烤才好吃!我的貝果做法講究,保存回熱也不能馬虎:

  • 烤箱/氣炸鍋回烤: 最推薦! 最能恢復外脆內軟的口感。貝果表面噴點水,預熱180°C,烤5-8分鐘即可。噴水是重點,模擬蒸氣效果!
  • 平底鍋乾煎: 懶得開烤箱的好方法。冷鍋放入切半的貝果(切面朝下),蓋上鍋蓋,用小火慢慢烘熱,約3-5分鐘,中間可翻面。切面會微脆,內部溫熱柔軟。
  • 電鍋/蒸籠: 不建議! 雖然快,但會讓貝果外皮變得濕軟,完全失去特色口感。除非你真的喜歡軟趴趴的…。
  • 微波爐: 最不推薦! 快是快,但會讓貝果變得又乾又韌,像嚼橡皮。非不得已要用,請務必在貝果上蓋一張沾濕的廚房紙巾,中低功率加熱10-20秒,但效果還是遠不如烤箱。相信我,用烤箱多花那幾分鐘絕對值得。

路書君的貝果保存術

  • 室溫 (1-2天): 完全涼透後放入密封袋或保鮮盒,避免乾燥或受潮。
  • 冷藏 (3-5天): 密封好。冷藏會加速澱粉老化,口感會慢慢變乾硬,回烤恢復效果較室溫保存的差一點。
  • 冷凍 (1個月以上): 最佳保存法! 完全涼透後,單個用保鮮膜包緊,再放入密封冷凍袋。要食用時無需解凍,表面噴水直接按上述方法回烤(時間需多1-2分鐘)。冷凍能鎖住最佳口感。冷凍庫常備幾個自己做的貝果,早餐超方便,這是我最推薦的保存方式,適用於任何貝果食譜的成品。

貝果失敗原因大搜查

失敗是成功之母!整理一下常見的地雷和解決方法:

路書君親踩過的貝果地雷與拆彈指南
失敗現象 可能原因 路書君的解決建議
烤完扁塌沒長高 最後發酵過度
煮糖水時間過長/水溫太低
烤箱溫度不足/沒預熱
收口沒捏緊爆開漏氣
嚴格控制最後發酵時間與狀態
確保糖水微滾才下鍋,控制每面煮的時間
烤箱充分預熱,溫度計確認
收口務必捏緊捏牢!
口感像發糕/饅頭 最後發酵過度
揉麵不足,麵筋不夠
酵母量過多
水煮時間太短或省略
嚴格控制最後發酵
揉麵到位,確認擴展階段
確認酵母活性與份量
務必水煮! 足夠時間形成外皮
外皮過硬像石頭 烤過頭/烤溫過高
水煮時間過長
麵團太乾
沒噴水就烤
留意上色狀況及時出爐
減少水煮時間
揉麵時注意水量調整
烤前表面噴點水
內部過於濕黏 沒烤熟
添加物水分過多(如果乾、蔬果泥)
麵團太濕
確認烤熟(敲底有空響)
濕性添加物務必瀝乾吸乾水分
揉麵時水量別一次加完,看狀態調整
表面皺巴巴 最後發酵不足
水煮後瀝乾不徹底
烤溫過高表皮過快定型
確認最後發酵狀態到位
煮完確實瀝乾糖水
可嘗試降低烤溫(約190°C)延長烤焙時間

各位團友,這篇超長的貝果做法貝果食譜心得,真的是我多年實做、失敗再調整的結晶。從準備貝果材料的斤斤計較,到執行貝果做法每個步驟的戰戰兢兢,再到設計自己喜歡的貝果食譜變化,每一步都充滿樂趣(跟偶爾的挫折啦!)。記得第一次成功做出有嚼勁、會回彈的貝果時,那種成就感真的難以形容。別怕失敗,廚房裡沒有真正的失敗,只有下一次做得更好的經驗值!準備好你的貝果材料,按照貝果做法一步步來,再試試我推薦的貝果食譜變化款,相信你很快也能端出讓家人朋友驚豔的手作貝果!有問題隨時留言問我,路書君樂意分享!下次帶團說不定就能吃到你們做的貝果了?期待!烘焙愉快!

關於作者

嘿,我是路書君。這名字取得有點諷刺,因為我經常迷路。上次在重慶洪崖洞繞了三圈才找到出口,導航根本不管用,樓梯忽上忽下像在玩真人版魔術方塊。朋友說你這樣還敢自稱路書君?但迷路才有驚喜啊,對吧?

原本只是個普通上班族,五年前第一次去杭州就被西湖邊的老太太坑了。她賣的龍井茶葉罐裡裝的根本是樹枝,可我現在反而懷念那種理直氣壯的騙術。大陸景區門票貴得離譜?確實。但你在黃山看過雲海從腳下滾過去就懂了,有些東西貴得有道理。

最愛鑽巷子找蒼蠅館子。成都寬窄巷子旁邊有家賣擔擔麵的,老闆娘會用四川話罵人,但辣椒香得讓人甘心挨罵。也踩過雷,在西安回民街買過25塊的肉夾饃,肉薄得能透光。後來學會跟著本地大爺大媽排隊,他們才是美食雷達。

為什麼寫部落格?因為發現網上太多攻略像複製貼上。說真的,誰會按表操課旅行啊?我記得上個月在張家界,攻略說要早上六點去排隊,結果我睡過頭,下午去反而遇到絕美晚霞。旅行這東西,有時候計劃就是用來打破的。

討厭寫那些「十大必去」的清單。拜託,去北京為什麼非要擠故宮?我在胡同裡看大爺下棋能蹲一下午。有次跟著修腳踏車的大叔回家吃飯,他老婆做的打滷麵比全聚德烤鴨難忘多了。

最近迷上收集火車票。綠皮車的泡麵味,高鐵上的東北大媽嗑瓜子聲,都是活生生的中國。下個目標是坐青藏線,雖然聽說廁所會結冰。怕什麼,反正我會迷路,說不定能迷到藏民家喝酥油茶去。

這部落格沒什麼了不起的攻略,只有真實踩過的坑和突然笑出來的瞬間。要跟團遊的別找我,想看見旅行皺紋裡的故事的,咱們路上聊。

 


風蘭種植

風蘭種植全指南:時間選擇、季節管理與關鍵技術分享

乙女心種植

乙女心種植:季節、時機掌握、種植方法與關鍵技術全攻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